“农忙时我顾不上,都有人悄悄帮忙收庄稼”
刘庆民:这是有钱也享受不到的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4日,刘庆民坐在卫生室门口同村里老人聊天。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24日下午,接连给6个病号开药挂吊瓶,又送走省、市卫生部门的慰问团,刘庆民终于有了片刻的空闲。屋后是一片青山,清风穿窗而过,刘庆民端起一杯茶,对记者敞开了心扉。
本报记者 张泰来 贾凌煜 通讯员 包庆淼       
  “故意不还的也有
但不能去要”

  齐鲁晚报:社会上对你那一鞋盒子的欠条都很感慨。怎么会积累这么多?
  刘庆民:我这里是真正的“先看病后付费”。村民都养成习惯了,来我这儿看病,拿了药就走,我就记个账。也有拿现金的,很少,10个里头也没1个。
  齐鲁晚报:这些钱什么时候还呢?
  刘庆民:农村还账一般都到年底,有钱的就送来,不来咱也不去要。
  齐鲁晚报:最多的欠了多少?
  刘庆民:大多数都是几百块钱的。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是张家峪村一个病号家欠的12752元。
  齐鲁晚报:他们家很困难吗?
  刘庆民:家里特别穷,他父亲在世时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母亲是先天性偏瘫,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去年他父亲去世后,他带着老母亲去临沂打工,日子稍有点起色。
  齐鲁晚报:像这样的情况,怕是要不来账了。
  刘庆民:今年1月份他来过一次,拿来2752元钱,先还零头,我就留了2700元。剩下的一万,等他赚了再说吧。
  齐鲁晚报: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过恶意拖欠的情况?
  刘庆民:故意不还的肯定有,但是很少。比如有的老人去世了,儿女们相互推脱,谁都不愿意出钱。还有一些老人去世后,儿子想还账,但儿媳妇不愿意,这些情况都存在。
  齐鲁晚报:像这样的情况,没想过跟他们要吗?
  刘庆民:不能去要,一去要他们家里就闹矛盾。乡里乡亲的,谁愿意给就给吧。
“那种成就感
一般人体会不到”

  齐鲁晚报:你辛苦35年,只有三四千块钱的存款,会觉得吃亏吗?
  刘庆民:怎么说呢,我觉得钱很有用,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换。比如当医生,当你成功地把一个人从鬼门关上拉回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一般人体会不到。
  齐鲁晚报:医者仁心,你从内心里不觉得当乡医吃亏?
  刘庆民:从物质条件上讲,我可能没给孩子很多。但村民对我们一家很好,大家见了我都很亲。农忙的时候我顾不上,都有人悄悄帮忙收庄稼。这是其他人再有钱也享受不到的。
  齐鲁晚报:这么多年,工作这么拼命,家里人有意见吗?
  刘庆民:有时候,特别是得了这个病以后,觉得挺亏欠他们。结婚以后,我从来没带我对象进过一次城。我生病时,她跟我一起去了济宁。她就说“这次总算跟你进了大城市了”,我听了挺心酸的。
  齐鲁晚报:想过补偿家人吗?
  刘庆民:我就给她打气,说我的病没问题,等病好了,带她去北京看天安门。人家不都去看天安门嘛。俺对象说:“去天安门?你就诓俺吧!”
“别人不来
我只能牺牲自己的孩子”

  齐鲁晚报:对于儿子,你有什么期望?
  刘庆民:其实他俩去曲阜上中医学校之前,我就打算让他们学成后回来,但是没告诉他们。刚开始上学的时候,他俩尤其是壮壮不情愿,后来被我连劝带骂,终于学成了。这两年终于慢慢钻到我的“圈套”里来了,哈哈!
  齐鲁晚报:壮壮当初并不想学医。
  刘庆民:是。我也是连劝带骂,实在不行,还打过。
  齐鲁晚报:有没有想过,如果儿子出去打工,或是留在县城医院,会比现在过得好?
  刘庆民:我就是希望他们俩能把我的事业做下去。我服务的这8个村,一共1892口人,老少爷们太需要医生了。但咱这大山里,别人也不来,我只能牺牲自己的孩子。
  齐鲁晚报:你得让儿子把你这30多年的努力传递下去。
  刘庆民:是的。现在有特点的病号,我都带他们一起去看。我得替他们想着,不管干什么,都要做一个有品质的人,做一个好人,做个实实在在的人。
  齐鲁晚报:你不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牺牲吗?
  刘庆民:这种牺牲是暂时的,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当医生不会白服务。而且现在公共卫生补贴也慢慢齐全了,以后肯定会更好。
“愿意干乡医的
还是太少了”

  齐鲁晚报:现在和以前相比,治病条件是不是好多了?
  刘庆民:虽然还是不太好,但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水泥路从家门口通到大路上,下雨天也不会出现湿泥巴把鞋拔掉的情况了。
  齐鲁晚报:就你这个辖区及周边村庄,现有的乡医能满足村民需要吗?
  刘庆民:愿意当乡医的还是太少了。像我服务的这8个村,近的离我这儿二三里,远的十几里,以前我儿子儿媳还在上学的时候,如果同时有两三个病号打电话,我只能先问问轻重缓急,拣重病的和急症的先去。
  齐鲁晚报:现在有些乡医不仅仅是看病,更看重赚钱。你怎么看?
  刘庆民:我理解的乡医就是治病救人,确确实实帮他们解除痛苦,尤其是那些不能动的病号,咱得随叫随到。
  齐鲁晚报:就你接触的乡医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刘庆民:环境以及各方面条件还不行,比如医药用品、器械设备、交通工具还没有达到条件,都需要不断完善。如果下一步我的病没事了,有条件了,我就出钱再购置一点设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