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用活“加减乘除”法,走好群众路线
“百姓电视问政”公开曝光问题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为困难家庭免费发放核桃树苗。(资料片)      本报记者 支倩倩 摄
     把学习课堂搬到民生一线,让群众敞开心扉“掏心窝”;“百姓问政”剑指“庸懒散奢疏”,着眼长效破题帮扶解困;攻坚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民工工资清欠等痼疾,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章丘力求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力。
  聚焦“四风”,着力作风,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章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认真做好“加减乘除”,力促实践活动健康有序推进。
本报记者 邢振宇 通讯员 长兴 致甲     
落实规定动作做“加法”
  做加法,就是在规定动作不走样、不变通、不打折的情况下做好内容、形式、效果的“加法”。
  学习教育内容求丰富。章丘把常年实施的领导干部大讲堂、集中“晨学”制度与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衔接,在学实规定篇目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等最新要求纳入其中,进一步激发大家对标纠错、攻坚克难、为民造福的热情。
  拓展学习教育形式。该市坚持坐下来听与请进来讲、走出去学相结合,把课堂搬到相公庄镇小康村农业示范园、圣泉集团等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带动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学。为保实效,章丘提出了“五学五有”要求(“每周两次集中学、农村企业一线学、干部讲堂研讨学、发表心得交流学、结合工作分散学”和“有计划、有考勤、有笔记、有补课、有测验”),把学习成果反映到边查边改上来,把听取到的意见建议逐项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干部包重点项目等工作中,以即知即改的行动开局亮相。

解决群众诉求做“减法”
  做减法,就是坚持开门搞活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反映强烈的问题逐一解决掉、解决好,把实践活动办成惠民工程。
  解决诉求突出系统化、制度化。在办好“十大民生工程”等普惠性民生问题的同时,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工作,市财政列出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全市部门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集中捐款486.7万元,用于帮扶解困。对帮扶对象实行每月联系、每季走访制度,从制度、政策层面帮助困难群众解困脱贫。同时,走出去解难题。该市进一步完善“流动信访大厅”功能,市级领导带队,定期巡回到镇街、村居、企业宣传政策、下访接访,倾听民声,促进矛盾就地化解。
  新建固定渠道解决群众诉求。选取部分村、市场、服务单位设立“民情观测站”听取意见,解决诉求较为集中的问题;从“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和基层群众中选聘“民情观察员”,与市委活动办“单线联系”,确保真实情况直通市级层面,对群众诉求及时整改落实反馈。目前,章丘已建民情观测站60个,选聘民情观察员63名。
创新自选动作做“乘法”
  做乘法,就是探索务实管用、富有特色的“自选动作”,成为规定动作的补充和延伸,呈现倍数效应。
  章丘市重点谋划实施“百姓电视问政”活动,公开曝光问题,让群众监督整改,让干部红脸出汗,实现问题整改举一反三、由点及面。以“电视问政”督促部门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落实意识,这在济南尚属首次。
  “百姓电视问政”将于6月和8月举办两场。对部门承诺、践诺、述诺、明察暗访、群众现场提问、专家现场评诺、社会各界现场观摩等各个环节,章丘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主题来自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
  “‘百姓电视问政’绝不能成为作秀之举。”章丘市委书记江林态度坚决。为此,章丘全力做到“三个真”,即公开承诺“真到位”、明察暗访“真作为”、问题整改“真落实”。该市将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暗访组,封闭办公、严格保密、真查实访,制成暗访专题片在现场播放。

治理突出问题 做“除法”
  做除法,就是拿起手术刀,对准病灶,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突出、紧迫问题抓紧解决。
  针对农民工工资“清欠难”问题,章丘市建立农民工工资防欠清欠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建筑施工现场劳动用工实名制和农民工工资结算月公示制度,每月月底前将农民工所得月工资额,由总承包企业、分包单位和农民工签字认可后公示,有效防止了拖欠现象。
  重点企业项目落到市级领导头上,实行“三定四包”(“定项目、定责任、定时限”和“包项目建设进度、包问题协调解决、包政策落实到位、包项目产出效益”),切实帮助企业项目解决实际困难,以身示范改进作风。攻坚农村环境“脏乱差”,章丘整合各类资金1.6亿元,集中实施好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示范、支部“一加三”等工作,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十大行动,让群众感受身边变化,自觉投入美好家园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