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三圣庙,今成剃头铺
旧村改造后,刘智远村村内拟建民俗博物馆对其保护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息尚存的三圣庙遗迹,现在成了剃头铺。
  石鼓侧面。
     在济南东部凤凰路东侧,有一个远近有名的村子叫做刘智远村,相传后汉高祖刘知远就出生在此地。刘智远村内存有一处三圣庙遗迹,证明着该村悠久的历史。而如今,这处遗迹已被当起了剃头铺,壁画和石碑也早已受到破坏。为了保护村内遗迹及其他古物,一座民俗博物馆有望在村内建起,三圣庙内的壁画、石碑等也有望得以修复。
  文/片 本报记者 穆静 实习生 李倩 魏先群      
石碑记载刘智远村悠久历史
  16日,记者来到刘智远村,三圣庙位于刘智远村北头,如今的三圣庙历经文革后半个世纪的风雨,只有西南隅的一间低矮、破旧的小庙堂一息尚存。
  小庙庙门向南而开,正面长约三米,檐下高约两米多,室内仅十几米见方。整体为砖砌,木质的门框、窗棂早已因年代久远而朱漆剥蚀。庙顶最外层的青瓦雕有龙纹图案。进入该庙堂,里面光线暗淡,西侧墙壁上挂着镜子,正对西墙摆放着理发用的椅子、洗头用的盥洗用具、简陋的桌子和供顾客休息的长木椅等,地上堆满了剃下的头发。据了解,该庙堂早在几年前就成了村里的剃头铺。
  在庙内,东西侧墙上分别有两块石碑。东侧墙上的石碑宽约40公分,长不足一米四,上面的碑刻历历在目:“余闻神人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逝而入于寥天,一无形体而有寄宅。”
  据碑文记载,该村庄建于万历元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其开创者为“杨君宗羲”和“刘君思恩”。但村志编写者、村委会成员杨庆林介绍:“这个村应该在后汉时代之前就有了,很可能是在明代万历年间改的名。”
  另一块石碑在西面墙上,上面的碑文因年代久远已经模糊到不能辨识。另外西面墙上的一幅劲松的壁画也已经很模糊,只能隐约看出大体轮廓和斑驳的墨迹,上面到处是钉子凿出的洞。北面墙上的壁画已经无法辨识画作中的内容,墙面表层似乎还有用水泥刷过的痕迹。
  目前,在庙堂旁边的卫生室院子里还有三圣庙保存下来的两个石鼓,据说这是北方少有的保留下来的古代完整石鼓。据村民介绍,早年前三圣庙庙址很大,庙堂旁的卫生室所在位置也为三圣庙一部分。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很著名的钟楼,里面一口重约4吨的大钟在58年大炼钢铁时破坏了。
  杨庆林介绍,原先村子里有三处古迹,刘知远庙在村北头,三圣庙在中间,还有一处关帝庙在南边。文革的时候刘知远庙和关帝庙都被砸毁,只有三圣庙在村民的保护下,里面的神像虽被砸毁了,可庙堂留了下来。杨庆林估计,三圣庙大约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原先三圣庙前有四块两米四五高、七八公分宽的石碑,或许记载了三圣庙的历史,石碑在1954年前后被破坏,现在三圣庙具体建在什么年间无从考证。
后汉皇帝刘知远出生在该村
  在村里,后汉皇帝刘知远的传说妇孺皆知。据该村村志编写者杨庆林介绍,“刘知远”是其正名,而“刘智远”是后人们演绎而来的。
  据杨庆林介绍,相传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刘知远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父亲早逝,随娘改嫁到黄河以北。十六七岁时由于受到当地人歧视返回故里,在祖家留给他的一块坟地上种瓜维持生活。他很有经济头脑,别人种小麦、谷子等农作物,他却种西瓜、甜瓜这一类经济作物。后来,他种的瓜个大、好吃产量又多,甚至传说他种的瓜都成精了,远近闻名。
  后来,刘知远从军到山西驻守石敬瑭部下,由于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得到了皇帝召见。后刘知远在山西太原建都创建后汉,做了不到两年皇帝,在外体察民情期间内廷发生政变把他推翻,最后病逝。他从小有经济头脑,但读书少智慧不足,因此村里的文人将知识的“知”演绎成智慧的“智”,所以村名从原来的刘知远庙村改为刘智远村。
  刘智远村历史上还叫过刘知远庙村、洪府庄等,文革后恢复原先地名“刘智远村”,并一直沿用至今。
刘智远村拟建综合性博物馆
  目前,刘智远村已经列入旧村改造的规划之中,村里很多老房屋上也已经漆上“拆”字,刘智远旧村改造工程也已经开始。在人们即将告别旧村落的时候,村内的历史遗存也成了许多人的牵挂。
  据了解,为了保留住这些遗迹和其他古物,村里准备建设包括刘知远博物馆在内的综合性民俗博物馆。除了重建刘知远庙堂、重塑刘知远像、修缮三圣庙和关帝庙外,还将建成民俗博物馆。至于三圣庙里的剃头铺,将会移至将要建成的社区服务室。
  “民俗博物馆将会展出从村民家中搜集来的保存至今的古老农业用具,像犁地的犁,弄碎大土块的耙、播种用的耧;还会有像推磨用的碾子、石磨,纺线用的纺车,粮食脱壳用的扇车等等生活用具以及老家具。还会收集一些关于刘知远传说的文物。”杨庆林说,这些都是民间生产的重要工具和生产资料,有关民风民俗,村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些文物古迹保存下来,让刘知远保佑一方百姓。这具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
  杨庆林介绍,预计三年后旧村改造快完成时会在规划局规划下着手开始进行博物馆建设,这也是济南市将要建成的212个民俗博物馆之一。这个计划将会与旧村改造同时宣传,让村民们保留家中年岁久远的老物件。
  至于三圣庙里的壁画和石碑,杨庆林表示,村委会将其按原状保留,至于修复工作还要等以后专门人员进行科学操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