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老辈子说”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维娴

  小时候把母亲的唠叨当成耳边风,但因频率高,所以回音壁里有了些常用语。
  “从小看大”,这是母亲最早的唠叨,因为我的贪玩不听话,放学就没了影,害得劳作一天的母亲还要到处找我回家吃饭。母亲是个急脾气,唠叨如风贯耳,大意是要有规矩,去哪里晚回来要打招呼。虽然还是不见人影,但我在心里留影了母亲的话,听话的孩子要往家里报告行踪。
  小时候光知道疯玩,其实也很乏,养成习惯,饭后在圆盘(炕上吃饭)边一躺,枕着母亲盘着的腿呼呼睡得香,惹来母亲的唠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睡有睡相,老辈子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就睡觉,说归说。
  最深刻的一句当属母亲的那句“80岁也要学巧”。前几年流行钩织拖鞋,母亲也买来样子,学着做,全家人脚一双,邻居串门都艳羡地夸:你家的拖鞋真别致。父亲的《党员文摘》和《老干部之家》都是母亲的学习刊物,每天上午收拾完家务,在沙发歇坐下,戴上老花镜,我们就知道母亲的学习时间到了。有时孩子们的书随手落在厕所,母亲也会拿去读读看看,不识的字用笔勾出,过后还集中解决——问问孩子。
  小时候我行我素,基本不把母亲的唠叨当成箴言铭记于心,现在身为人母,终于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唠叨烘焙了我们的焦灼。如今已不知不觉的接过母亲的棒,把这唠叨经挂在嘴边教育女儿,而且前絮姥姥说,时间一长,女儿就会接下半句了。
  其实79岁的母亲没什么文化,只读了小学三年,但她却能将老辈子的说词融进家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人要脸树要皮”,“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鞭策孩子“人穷志不短”。
  母亲的唠叨,是求知不怠的原动力。我是奔四的七零后,中坚一族,都说上老下小的夹缝实属不易,可我还是忙里偷闲的读点书,既愉悦心灵,又陶冶情操,是精神的伊甸园;既有小来的银子,又拂拭风尘,这种与时俱进的境界当真要感谢母亲。
  母亲的“老辈子说”很多,可惜我记的少,如今母亲得了脑血栓失语,再也听不清母亲语重心长的“唠叨”了。而母亲拥有的那颗向上的心意,已耳濡目染渗透了我们的言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