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自学,课上提问老师
岛城高中试点“翻转课堂”,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3日,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做课本以外的实验。
   文/片 本报记者 李珍梅
  课前看视频学新知识,课堂上师生互动答疑解惑,这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在青岛二中等高中推行。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如何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互动,富有更高大挑战。
看视频自学,课堂答疑解惑
  23日上午,在青岛二中学术报告厅内,一场物理“翻转课堂”正在这里展开。高一物理老师李荣慧,讲述的内容是“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大家看了视频和做实验后,碰到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疑惑,请举手回答。”上课铃响后,李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打开课本,开始滔滔不绝讲述这节课的知识点,而是直入“问题”。
  原来在课前,老师制作了一个短视频,放给学生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自己去实验室做实验,已经掌握了新知识。上课后,老师不再花时间赘述学生已经掌握的东西。
  课堂中,学生大胆地提出在前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由老师一个人解答,那些已经明白的学生,也会帮着解答疑惑。随后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除了课本上给出的两个探究实验,你们自己还能想出哪些新方案?”学生迅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开动脑筋探讨新方案。一节45分钟的课上得非常紧凑,气氛活跃。
  “这样的课比以前老师单纯地给我们灌输知识要好多了。”高一10班的王媛说,课前她仅看了一遍视频,基本把知识点掌握了。课上,不懂的问题解决了,还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
学生课前学习,老师变导师
  二中副校长项骏认为,“翻转课堂”是变课前“预习”为课前“学习”。以往学生的预习是相对粗糙和模糊的,来自教师的支持相对较少。而翻转课堂是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师支持度比较高的课前学习,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视频还能满足有差异学生的不同需求。底子较好学生看一两遍即可,底子较弱的学生可反复观看。
  不过,翻转课堂在实践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惑。市普教教研室物理教研员刘林坦言,如网络硬件配备达不到传输和保存的要求,服务器容量小等。老师们录制微视频的技术欠缺,缺少专门制作的时间。另外对寄宿生来说,他们没有课外学习视频资料的时间,且没有随身用于学习的可以随时上网的电脑。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认为,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圣人”角色转变成导师。课堂应该是兴趣盎然的,解决问题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本就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二中。
视频制作考验教师能力
  李荣慧告诉记者,“翻转课堂”的效率较高。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做的4个新实验,在传统的课堂中很难实现。但上起来可没那么容易。首先,微视频要求短小精悍,教学内容清晰明确。别看视频仅有五分半钟,准备就花了一个星期。
  二中教务处副主任闫云龙介绍,学校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试点“翻转课堂”,如今已经制作了近300个微视频。
  刘林认为,“翻转课堂”微视频的制作很重要,因为视频制作好了,学生才有兴趣看。不过,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基础知识不用老师再赘述了。老师需要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你都不知道学生会抛出什么样的问题。”刘林称,师生在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
  下学期,二中将把微视频全放到学校阅览室的电脑上,供学生课前观看。下一步,教育局也将筹建云平台,解决网络问题,并对老师进行微视频制作培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