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规律”失效凸显铁律回归
2014年05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人喜欢总结各种“反腐规律”,热衷于从以往纪委查处的案例中寻找一些可以分析走势和预测未来的规律,从而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判断。比如腐败的“59岁现象”,哪些岗位是“腐败高危岗位”,官做到某个级别就安全了。
  种种“反腐规律”,是人们根据往日经验和既有案例总结出的认知,这些规律在一定时期内确实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能解释一些现象,其背后却反映了人们对反腐的不信任:不信法律,不信“腐败必被捉”这个铁律,而是相信有很多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因素会影响反腐败。人们不是根据一个官员的行为和法律去判断反腐走向,而是根据权力的潜规则和人治的思维去总结和判断。
  也就是说,这些规律没有法治反腐的影子,法治之外有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手在操纵法律。人们以前根据这些反腐规律去判断,也能屡试不爽。那些“反腐规律”的有效和灵验,反衬着法治这个铁律的乏力。
  不过,在当下这场“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反腐风暴中,过去那些规律都失效了。喜欢用民间总结出来的各种“反腐规律”分析中国反腐现实的人,可能越来越看不懂中国的反腐败了。因为,再多的“反腐规律”,都比不上一个基本的反腐常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滥用权力乱伸手了,都会付出代价,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反腐并没有其他的规律可循,唯一的铁的规律就是“伸手必被捉”。
(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曹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