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碧水蓝天,谱写生态梨乡新篇章
——阳信县环境保护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2014年05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阳信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
  阳信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对水样监测。
  赶大集宣传环保知识。
     保护环境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是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阳信县环保局立足县情,实践探索发展与保护并行、建设与防治并重、减排与创建并抓、生态与文明并举的环保新路,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新梨乡,守护着一方碧水蓝天。“服务科学发展,保护碧水蓝天,这是环保局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大胆创新、勇于担当,争做建设高效生态、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阳信的排头兵!”县环保局局长刘清华说。
  2013年,全县2条主要河流断面COD、氨氮均值分别为29.9mg/L、1.55mg/L,比2012年分别下降12.7%和21.8%,河流水质实现连续6年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空气能见度不断提升,全年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00天以上,“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明显增加。城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SO2、PM10浓度均值分别为0.061mg/m3、0.141mg/m3,空气质量改善率位全市前列……这一切的变化,是阳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行“生态立县”理念和环境优先发展战略,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果。
  环保局在服务全县科学发展的同时,坚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的思路,卓有成效整治污染,保护环境,构筑起一道道环境保护的绿色屏障,谱写着生态梨乡新篇章。阳信县环保局先后被滨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机关”、全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工作集体二等功、连续五年获“全县科学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生态县建设为中心,生态阳信建设稳步推进
  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扎实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责任分担机制,充分发挥生态阳信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和乡镇(街道)的主体作用,强化对相关乡镇及部门的督促落实;加大生态系列创建力度,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省级生态县建设。
  通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生态县建设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进展,传统产业壮大振兴成效显著,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8%以上、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1.3m2/人、森林覆盖率达到23.46%、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45%、全县已取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占主要农产品比重61.1%。金阳办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洋湖乡、商店镇、信城办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全县已完成了89%的生态县建设指标。
推进“蓝天工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近年来,阳信县环保局坚持不懈地实施蓝天工程,努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一是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污染严重,不能达标排放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采取限期治理和淘汰关停措施。
  二是增加对重点废气排放企业的监察监测频次,监督其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三是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严厉查处焚烧秸秆行为;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引导农民采用沼气、还田、青贮、氨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
  四是编制完成了《阳信县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阳信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进扬尘污染专项整治,颁布实施了《阳信县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了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对未按环保要求施工作业、扬尘污染严重的施工工地进行了严厉查处。
  五是不断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的力度,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实现了机动车环保监测、监管的覆盖,启动了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审核工作。昔日煤尘遮天蔽日,今朝靓丽蓝天白云。阳信县环保局通过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紧抓大气污染防治不放松,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推进“碧水工程”,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推进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执法监测服务能力
  为改善阳信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顺应时代脉搏和人民的期盼,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发起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最强音。
  相继投资近亿元建设阳信县污水处理厂、新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阳信县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正常运行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指导皮革企业进园入区,督促陈楼工贸园区污水处理厂加快升级改造进度,尽快完成调试运行,做到达标排放;刘庙村污水处理厂也正在调查论证和积极规划中。
  县环保局在攻坚战中勇敢“亮剑”,加大了对饮用水环境保护的安全监管力度,全面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完成了定桩、立界,设置警示标志牌,对水质情况进行了化验分析,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加大了对县境内流域环境的治理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德惠新河人工湿地,建成了可削减化学需氧量400余吨的污水自然生态处理系统。
  县环保局还加强了对流域排污企业的环境监管,设置自动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加大监察、监测频次,每半月进行一次例行监察和监测,不定期进行夜查和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超标排污和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等问题,从严进行处罚,保证了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功能类别要求。同时,县环保局加强对水污染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强化监察队伍建设,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和新标准、新政策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的执法水平。二是加大硬件投入,配置了执法车辆、现场取证设备、通讯设备等,改善了环境执法条件,提高了现场执法快速反应能力。三是突出手段创新,做到检查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检查、直接曝光,实行24小时“零距离”监管,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四是突出严格执法,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并督促整改,对企业偷排偷放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罚。
  强化环境监测基础建设,提高监测服务能力。一是加强监测人员业务培训,积极提升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目前全站共有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11台套,建有1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和1个白杨河渡槽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实验用房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2011年,县监测站顺利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监督监测力度,不但定期完成了全县水、气、声等例行监测任务,同时抓好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预警监测任务。四是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面对突发环境事件,监测人员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取样、快速分析,并第一时间上报。
  推动环境监管各领域整合与联动。一是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督查机制,形成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合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司法机关衔接,对涉嫌犯罪的,依据法律规定,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加强局各科室、监察大队、监测站之间的协同配合。强化环境监测、监察、应急、污控、宣教、环评等科室之间的能量集成和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
推进“总量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
服务经济发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主要污染物减排是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政绩的约束性指标。面对阳信减排空间小、减排难度大、减排任务重的巨大压力,县环保局强力作为,创造性开展减排工作。
  一是制订了科学的减排计划。在进行大量调查测算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将减排指标按减排类型、措施、减排量细化到具体的减排项目,按照“月调度、季检查”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重点减排工程进展;二是会同农业、畜牧、统计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研究农业源污染物削减措施;三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主动与统计等部门及重点耗煤企业对接沟通,建立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013年,实施污染物减排项目20个,大气污染物的削减量已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为高新技术大项目顺利落户阳信,为全县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同时,经过不懈努力,国家核定阳信县重金属新增消减量为1176.32Kg。
  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服务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以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可能缩短项目审批时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在申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审批时间由过去的60、30、15天,分别缩短为15、7、5天。二是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协调、全程帮办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 全力服务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三是严格项目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积极推进项目进区入园,坚决限制、禁止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践行群众路线,树立环保队伍新形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阳信环保局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深入群众听意见,找准穴位除四风”,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着力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环保干部队伍,努力做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者,做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守护者,做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维护者。
  面对新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和宏伟蓝图,肩负重任的阳信县环保局没有丝毫懈怠。阳信环保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大主要任务,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中心,调结构、促减排,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出重拳、狠治理,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