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座桥18年风雨坚守
2014年10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巡守间隙,工人扶栏休息。
结束巡守任务的工人正列队返回驻地
工人正在给大桥更换排水管
京九铁路北起北京西客站,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包括同期建成的霸州至天津和麻城至武汉两条联络线在内,全长2553公里。铁路全线于1996年9月1日建成通车,是目前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国家第二大工程。
孙口黄河特大桥全长6829米,是京九铁路线上第二大铁路大桥,同时也是黄河上最长的双线铁路桥。自从1996年建成通车以来,孙口黄河特大桥每日都会有5位工人巡守,风雨无阻,昼夜不断;而今年11月份,持续了18年的巡守工作将走进历史。
本报记者 沈振
片/本报通讯员 孙宏岭
驻地昔日荒无人烟,
今天村舍连片
10月16日上午,从聊城市区向南驱车1个半小时后,记者辗转来到位于河南台前县境内的孙口黄河特大桥。车子在一路的颠簸后,突然在两个桥墩之间转进了一个紧挨着铁路的村子。正在记者疑惑时,“孙口黄河大桥车间”的蓝色牌子突然出现在转弯的路边。
随后车子驶进村子里一座不起眼的院子,要不是门前挂着的牌子上写着“聊城工务段孙口黄河大桥车间”,除非你是村里的村民,不然你很难想象这就是守卫京九铁路线上第二特大桥的工区驻地。
“1996年通车时,这里什么也没有,连院墙都没有。”1996年8月份,孙迪英从济南西黄河特大桥调至即将开通的孙口黄河特大桥守护京九线。孙迪英清楚地记得,刚来到孙口这里时的情景,驻地周围荒无人烟,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通过来。“那真叫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回想起刚来时的情景,孙迪英呵呵地笑了起来。
孙迪英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这里才开始逐渐有人家。“开始也就一家,慢慢地来了两家、三家。”现在工区驻地周围已经有近20户人家。在这里工作了18年的孙迪英和村子的人都已经非常熟悉,他笑称自己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我就是看着这个村子长大的。”
8年骑废4辆自行车,
骑行16万公里
京九铁路刚开通的前几年,孙口黄河大桥车间的职工由于交通十分不便,上下班就成了车间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般很多人都选择住在车间,一周回家一次。而一些已经成家的职工,因为要照顾家庭,便会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
今年50岁的王正华,1996年9月份来到孙口黄河大桥车间守护大桥,现在是车间桥北维修工区年龄最大的维修工人。“那时已经有孩子了,上有老下有小得顾着。”对家庭的责任让王正华选择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即使工作地点离家有24公里远。
“8年里!我骑坏了4辆车子,骑了得有16万公里!”王正华骄傲地说起自己骑车上下班的时光。他告诉记者,那时不管是白班还是夜班,也不管刮风下雨自己都是骑车来回。
1996年至1998年间,孙迪英是王正华的骑行伙伴之一,说起那段骑车上下班的日子,他苦笑起来。“苦啊,像你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哪吃过那样的苦。”孙迪英对记者说,如果谁经历过那样的苦日子,也就不会抱怨其他事情了。
2001年聊城工务段为驻守孙口黄河特大桥的职工配了交通班车,解决了职工的上下班难题。
“那时大家几乎都常住这里,呆在一起的时间比与家里人都多。”在34岁的谷月生看来,正是在那样的艰苦的岁月里,却让工区内的职工对单位有了家的认同感。
“就这一座院子,就那些人,都熟透了。”因为爱学、肯钻研,现在谷月生是车间内仅有的六名高级技师中的一名。
一座桥,
一周要检查完25万多个螺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京九线上的车辆密度越来越大。目前孙口黄河特大桥每天要经过90多对列车。每天繁重的检修任务就只能在没有列车经过的时间内进行,铁路上将这段时间称为“维修天窗”,然而随着列车密度越来越大,“维修天窗”的时间也在不断缩减。
目前孙口黄河大桥每天只有两个“维修天窗”,分别是上午9点至11点;下午4点半至6点半。然而大桥的检修任务却一直都没有减轻,因此孙口黄河大桥车间的作业人员只能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完成检修任务。“铁路上的工作,都是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不然就会威胁到列车运行安全。”孙迪英一脸严肃地说。
从1996年调来后,孙迪英便一直在从事检查工作,现在他是车间内检修工区的工长,也是车间内仅有的两名高级技师之一。他对孙口黄河特大桥了如指掌,“每次上桥检查,都要检查钢轨、桥墩、支座等是否符合列车安全运行的标准。”说起检查作业,孙迪英如数家珍。
“全桥有25万多个螺栓,一周内必须全部检查完毕,一次作业就要检查近1.8万个螺栓是否松动,是否锈死。”说起每天的工作量,孙迪英表示就这一项工作量就已经非常之大,更不要说其他的检查内容了。
孙迪英的班组内个个都经验丰富,他告诉记者,组内每个人都能靠观察螺栓,就能知道是否有问题。“只要螺栓有流锈现象,就必定有折断或者松动。”孙迪英胸有成竹地说。
夏天被烫伤,
冬天被冻僵
在离黄河河面16米之高的铁路桥上,除了钢轨和大桥钢架外,什么都没有。就在这里,孙口黄河大桥车间的工人们要忍受风吹雨打,暑热冬寒。
“夏天钢轨和桥梁钢架的温度能达到近60度,被烫伤那是经常的事。”孙迪英、王正华、谷月生都已经记不清自己被烫过多少次了。孙迪英表示,夏天即使什么也不干走进大桥里,就是一身汗,更别说干活了。
而在冬天,黄河河面刺骨的寒风向上卷,即使穿两件棉衣也挡不住风。“那个风吹的感受,一辈子都忘不了。”谷月生说,每年冬天手脚被冻伤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要到“五一”前后才能脱掉棉衣。
“前几天下雨时,我们都已经开始穿着军大衣干活了,不然在桥上呆不了几分钟。”谷月生苦笑着对记者说。
前一段时间,车间接到内部通知说,从下个月起大桥巡守工作就要停止了。“这是工作调整,会有别的形式的工作来守护大桥。”谈起即将被写进历史的工作,车间每个人都十分不舍。“虽然工作很苦,但干了这么多年,都有感情了。”孙迪英动情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