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粮食加身份证
2014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19日讯(记者 徐良 通讯员 王成君) 近日,德州市启动国家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工作,粮库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根据识别代码可查询粮食流转信息和产地,对粮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为推进“粮安工程”和“智慧粮食”建设,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快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德州市近日正式启动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工作。库存粮食识别代码是指以货位为基本单位,记录粮食从收购入库并形成稳定货位进入仓储环节,直至出库进入加工环节的流通情况,并关联丰富信息的唯一标识。识别码可关联到所有与库存管理有关的各类信息,进而为粮食库存监管、宏观调控、仓储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业务提供信息支持。
  “从粮食代码上,能看到粮食从收获经过了哪些单位,粮食的性质、质量、产地和年限,为流转企业和消费企业,提供一个质量和产地的追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粮食“身份证”对粮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