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管理不要“左右互搏”
2014年1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限行也好,涨价也罢,给人的感觉都是市民在“埋单”。面对民众的抱怨,相关部门不能只把“公共”二字挂在嘴边,而应该拿出切实的方案和行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人们合理出行,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
  27日,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方案,公交2元起,地铁3元起,这意味着北京地铁“2元时代”的终结。而就在前一天,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将论证单双号限行是否要成为常态。
  一面是公交地铁涨价,一面是私家车单双号限行。这两个新闻放在一起看,很有点“左右互搏”的味道。为了降低污染排放和减少交通拥堵,各地政府都在尽可能地减少私家车出行,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公交出行,然而这两年个别城市在公共交通建设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又屡屡传来涨价声,于是有些人放弃公交出行,甚至开始考虑买第二辆车应对限行。转了一个圈,雾霾和交通拥堵问题非但不能解决,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
  其实谁都知道公交出行的好处,然而这些年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却始终上不去,说明我们的公共交通做得还不够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要想让市民自觉放弃私车出行,公共交通需要有足够的“担当”和付出,包括利用价格杠杆等对市民出行作出合理引导,让普通市民得到改乘公交、地铁出行的好处。如果公共交通足够划算,到时候不用限牌限号,使用私车出行的人也会自然减少。如果只是“面多了兑水、水多了加面”,治标不治本。
  单双号限行,公交地铁涨价,其实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公共政策,事关普通民众的出行利益,一定要审慎决策。目前我国各地公交、地铁调整方案施行前大都经过了听证程序,然而很多人心里明白,“调整就意味着涨价”,就意味着要每个月要多掏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乘车费用。个人为污染和拥堵付出了代价,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是否也应该向公众说明白?“公共交通”名字前面有个“公”字,就应该担负起“为公”的义务。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交通理应得到更多财政资金的“眷顾”。一位在美国留学的网友说,当地州府为了降低污染和减少拥堵,城市一多半的公共交通免费,纵是这样,市民仍然抱怨“为何不全部免费”。
  11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特别强调防治大气污染应“源头治理、全民参与”。调动“全民参与”就要尽可能地让利于民,而限行也好,涨价也罢,给人的感觉都是市民在“埋单”。面对民众的抱怨,相关部门不能只把“公共”二字挂在嘴边,而应该拿出切实的方案和行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人们合理出行,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只有政府投入到位,市民自觉参与,道路才能真正畅通,APEC蓝才能保持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