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恩将骨灰盒里的骨灰轻轻撒进河中后拍照留念。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当莱恩·约瑟夫将父亲的最后一抔骨灰撒入章丘巨野河的那一刻,他眼睛里泛着晶莹的泪花。27日,莱恩终于完成了父亲八年前留下的遗愿:把他一部分骨灰撒入童年生活的章丘市龙山村(今龙山四村)的小河里。莱恩的中国之行意义不仅是为完成父亲的临终嘱托,更是中美两国人民民间友谊的传承。
本报记者 任磊磊
重担压在儿子心头八年
“我希望不仅在梦里回到中国/而且死后也能够回到这里/我的一部分骨灰将会被撒在龙山/另一部分在我美国的家乡/也只有在那时候我才能完成我的梦想/愿上天保佑这个国家和人民。”撒完骨灰后,莱恩现场诵读了父亲的临终遗言。此刻,莱恩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的压力不仅来自父亲的遗言,更有对在一个陌生国家完成这样一个神圣事情的担忧。“
莱恩帮父亲完成这个遗愿推迟了八年。约瑟夫于2006年肺癌去世,临终遗言像一块重石压在莱恩心头。他与继母聊过此事,希望继母可以帮父亲完成遗愿,但是继母年事已高,长途跋涉来中国极其困难,最终这个任务只能由自己完成。
莱恩的爷爷老约瑟夫是瑞典人。1925年,老约瑟夫到山东传教,在青岛的医院里遇到一位美国护士,两人相爱并结婚。1927年,老约瑟夫陪伴妻子回美国生下约瑟夫,也就是莱恩的父亲。1928年至1936年间,约瑟夫随父母重返山东,在章丘龙山村度过了八年难以忘却的童年时光。
1998年4月,约瑟夫先生从美国新墨西哥州卡里索索市家中给本报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求助,寻找儿时生活的故地。几经周折,本报记者找到了约瑟夫曾经居住的这片故土。1998年10月12日,约瑟夫夫妇来到这里,完成了他半个多世纪的归乡之旅。
女大学生筑起友谊桥梁
在这一过程中,莱恩很感激他的网友——山东农业大学大三的学生王海娜。
今年3月,莱恩在china daily的博客上认识了王海娜,最开始两人只是互相关注对方博客。后来,莱恩在他的一篇博客中讲述了父亲的故事,还上传了一张杂志封面上刊登的当年父亲来华时的照片。莱恩在博客中表达了他想来中国帮父亲完成遗愿的想法,希望能获得山东网友的帮助。王海娜恰好看到了这篇博客,自告奋勇当起了友谊的桥梁,给他留下了qq号码。
据莱恩回忆,父亲告诉他,他的爷爷曾在龙山开了一家女子学堂,奶奶在龙山开了一家药店。父亲的童年时光都是在中国度过的。“父亲说汉语是他的第二语言,他从小在中国长大,对中国的感情比美国还深厚。”回到美国后,父亲经常回忆起在中国的场景,还有儿时的玩伴。父亲还告诉莱恩,当年来中国返乡,受到了非常好的礼遇,一切都由当地媒体组织操办。
不过,莱恩也曾透露了自己的担忧。他对王海娜说:“我对中国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完成这件事。”经过王海娜的耐心解释,莱恩打消了顾虑,22日中午到达济南。
王海娜从泰安赶到济南,当起导游的角色。一边帮约瑟夫联系媒体,一边陪同他兑换现金,找宾馆,最终促成此事。
村里人还记得约瑟夫一家
一些龙山四村村民依稀记得约瑟夫1998年来中国造访“故土”的情景。有村民说:“那时候全村都轰动了,大家都去看这个来自美国的外国老乡。”
“大高个”是约瑟夫给村民邢业娥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莱恩说父亲曾说,自己是这里唯一的黄发小孩,但是所有小朋友都对他很友好,他在这里生活得很高兴。一名四十多岁的村民回忆,爷爷曾经告诉他,村里住着外国人。还说外国人住的是二层小楼,家里有小轿车,孩子还骑儿童车。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这次中国之旅,莱恩表示自己终生难忘,“我很感激村民能够允许我将父亲的骨灰撒入河里,让他入土为安。我没想到这件事能完成得这么顺利,此前的种种担忧一扫而光。我很感激中国人民,能给予我和父亲如此多的帮助和关心。”
回国后,莱恩打算学习汉语,将其作为自己的第二语言。他说:“我也会把在中国的故事讲给美国的朋友听,告诉他们我在中国过得很开心,中国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