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当时特激动,不断擦眼泪”
本报16年前促成约瑟夫“寻根”之行
2014年1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98年5月11日本报刊登寻找“Lungshan”的文章。
  1998年10月13日本报刊登了约瑟夫重回故土的消息。
  约瑟夫来到龙山,见到了童年小伙伴后,两人兴奋地抱在一起。       本报记者 辛永君 摄
     16年前,一位美国老人向本报求助,希望找到自己儿时在济南生活的地方。齐鲁晚报精心策划、积极努力,历时近6个月,最终促成了这次“寻根”之行。16年后,再次回忆起当时的努力,现任齐鲁晚报副总编辑胡忠华感叹,是老人的念旧情、感恩打动了晚报人。

  本报见习记者 唐园园 本报记者 任磊磊              
美国老人求助本报寻“中国童年”
  “你还记得1998年报道过的美国老人来济南寻根的新闻吗?”记者抛出这个问题后,齐鲁晚报副总编辑李军毅感慨地笑了一下:“记得啊,这都多少年了啊。”16年前,齐鲁晚报报道、帮助了一位70岁的美国老人来济南“寻根”,而胡忠华、李军毅、郑燕峰就是当时报道该新闻的记者。
  回想起当初的一系列报道,胡忠华说,他至今还保留着当初采访时拍摄的照片。据他回忆,1998年时任编辑的他收到一封美国ASM亚商机构企业转来的一位美国老人的求助信。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邮件使用还不很普遍,在这封邮件中写着,这位名叫约瑟夫的老人,65年前在济南一个叫“Lungshan”的地方度过了童年,“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只能音译,说这个村子临近黄河。”
  该企业在信中说:“我们觉得,贵报有广大读者,也许可以帮助这位老人。”“得到这个线索后很有感触,觉得这位美国老人十分重感情,老年的时候还念着自己在中国的童年,说明他很念旧、很感恩,我们愿意帮他实现这个愿望;而且他提供一些线索,让我们隐约感觉帮他完成心愿可能性很大。”胡忠华说。
  报道发出后,众多热心人帮助美国老人寻找“中国童年”。有的人认为“Lungshan”是章丘龙山,有的人认为是历城区的华山镇,还有人觉得“Lungshan”可能是“岗山”的误读,另外也可能是济南的腊山或郎茂山。当时,李军毅、郑燕峰两位记者走访多地,找寻老人的“故土”。
  随后本报通过互联网与约瑟夫取得了联系,老人收到“故土”的回音后激动万分,他说:“我已为此等待很久了。”之后,约瑟夫回忆“该村距离济南35公里,父亲的传教点与公路车站之间有一座古老的庙宇,上面有威严的雕塑。”并且发来了一些照片。
  通过这些资料,基本确定了章丘龙山就是约瑟夫“梦里的故乡”。带着约瑟夫传来的老照片,本报记者再次赶往龙山,找到了约瑟夫儿时一起玩耍的伙伴和生活过的村庄。村里的许多村民对约瑟夫父亲印象深刻,龙二村的张老先生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约瑟夫的父亲。

“这是一件很富有人情味的事情”
  “Lungshan”找到了,约瑟夫的梦圆了。约瑟夫给本报来信中说,许多热情朋友的帮助让他非常感动,“这种看不见的理解和帮助之手铸成的友谊超越了时间、文化差异。”
  而本报记者胡忠华、李军毅、郑燕峰当时写道:“两赴龙山采访,数以百计次接收读者来信,在这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蕴藏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友好情感。”约瑟夫的报道发出后,受到各方强烈反响。在本报和热心企业的促成下,这位美国老人同夫人在1998年10月12日,踏上了他朝思暮想60多年的热土。
  胡忠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时多方联系,老人来济南的机票、住宿、吃饭都帮他解决了,当时给他安排在附近的一个星级酒店,中外许多媒体都关注了这个报道。”
  来到龙山后,一些熟悉的建筑一下子将约瑟夫拉回到记忆中的童年。胡忠华回忆说,“老人当时特别激动,不断地擦眼泪。”当地村民非常热情地招待约瑟夫,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在当地真是引起了轰动。”回美国之后,约瑟夫还同本报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李军毅说:“约瑟夫建了一个网页,将自己来济南寻亲的过程和感受写在上面,还保留了中国和世界媒体对他‘寻根’之行的报道。”
  1998年时任齐鲁晚报总编辑的张瑞云说:“能够帮助一位七旬高龄的老人实现梦想,是一件很富有人情味的事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