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科级干部的车改体验
一直骑电动车上班,每月450元车补很实在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高扩                                   
  从去年6月开始,潍坊市高新区悄然开始车改,副县级以下全部取消配车,每个区直属的局只保留一辆公车。近日,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普通公务员还是领导干部,该区的车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用公车前要填单子,还的时候要写清油耗费用
  对于车改,作为潍坊市高新区的一名副科级干部,李芳(化名)举双手赞成。“以前单位的公车很少坐,车改后一个月还能补助450元。”
  在潍坊市高新区,清理出来的公车全部拍卖,区直属的单位一个局只保留一辆公车;考虑到街道的工作特殊,街道办书记和主任两人可以继续配车,但不得领取车补。
  公车没了,相应的司机也要转岗。“有干保安的,有干协警的,也有人自己去找事做。”李芳说。
  “副县级以下的干部,在车改中受益最大。”对一直骑电动车上班的李芳来说,每月的450元车补是最实在的。
  车改后,机关保留了一辆公车,但真要使用,手续挺麻烦。“每次都要填单子,写清楚事由、时间,还车时还要写清楚油耗和费用。”李芳介绍,车改之后,单位用车越来越严格,使用率不高。“比如周末,除非特殊情况,公车不能上路,节假日还要封存,公车有没有在使用,查起来也很方便,一般公务员就可以监督。”
领导干部慢慢习惯了出差买票坐车
  李芳告诉记者,车改前,在潍坊市高新区,不仅街道办的正职享受“专车”待遇,直属局的局长、副局长,很多科级干部都有相对固定的“专车”。
  “每天自己开公车上下班,单位的大领导有专职司机。”李芳表示,车改后这些待遇都取消了,多出来的公车也全部上交拍卖。
  身为区直属单位的副职,已是正科级的韩辉(化名)以前就有一辆相对固定的公车,供自己上下班开,如果出差往往还带个司机。
  “现在机关只剩下1辆公车,得优先考虑领导的用车需求,所以现在基本不用公车,去外地出差,也是自己坐车。”韩辉说,一开始不适应,如今也习惯了。
  韩辉亲身体验到了车改带来的节省,“去青岛出差,司机开车去,油费、过路费、住宿费,来回怎么也要花掉上千元,现在我买张车票也就几十块,加上住宿费总共300多块,能省一半多。”
  对于副县级以上的干部,潍坊市高新区采取了灵活的方法,要么选择保留相对固定使用的公车,要么不要车选择拿车补。据李芳观察,很多区属单位的领导都选择了后者。
司机有人转岗,不少人选择了离岗
  据李芳单位的公车司机王正泰(化名)透露,大量公车被收回后,除了保留班车司机、大领导司机,不少公车司机面临分流。有一些转岗到了单位的后勤部门,也有干协警和保安的,还有不少选择了离岗。
  王正泰表示,现在工作轻快多了,以前总会从早忙到晚,领导交办的一些事,很多都是私人事务,现在基本没有了。“公车牌照很明显,纪委也经常通报公车私用,只要是下班时间,公车基本要封存。”
  王正泰说,以前的公车,领导经常自己开着上下班,而现在规定必须由司机开,不得自己擅自驾驶。“但领导照样得用车,我只能一早先去单位取车,然后去接领导,晚上送领导回家后,还要再开车回单位封存。”王正泰说,一天四趟,确实费事,但有了规范,终究能避免公车私用的情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