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天坐公交舒适吗?记者帮您测测车厢内温度
空调车普通车最大温差20℃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下午1点10分左右,一进入80路车就感觉热浪迎面扑来,一站路不到,气温已经达到了37.5℃。     记者 孟燕 摄
  17日中午1点45分左右,记者在BRT2路公交车上测得车厢内温度为26℃。           见习记者 王红星 摄
   本报记者 孟燕 见习记者 王红星 实习生 张艺     
  进入7月中旬,省城的热浪开始一波胜过一波。从7月5日起,市区绝大多数普通公交线路附设K系列空调车,“混搭”开启10余天,记者兵分两路调查发现,早晚时段,空调车优势并不明显,但午后空调车和普通车温度相差最大有20℃。

       时间:17日8:00—9:30 早晨空调车优势不明显
  17日7点55分,记者从十里河站乘坐37路公交车,在车厢后部,由于正值早高峰,不到三站,车上已经满满当当。此时车上的温度也达到了34℃,并保持稳定。
  8点20分,记者在二环东路乘坐K11路公交车。车上约有十几名乘客,记者还是选择了车厢后半部分的座位。10分钟后,温度计的指针稳定在了29℃左右。“一般我们把空调的温度定在26℃左右,车辆刚行驶不久,温度一下子到不了这个数。”K11驾驶员表示。8点30分,记者从花园路站换乘BRT2路车。当时车上人很多,记者站在车厢中央,十几分钟后,温度计上的数字稳定在了25℃。
  另一路记者在8点30分在山东新闻大厦站乘坐BRT3路公交车,车上乘客只有10多名,冷气不是很足,靠门的位置为32℃。9点,记者换乘46路公交车,车上非常拥挤,虽然窗户都开着,但风也是温热的,站了几分钟,记者已经挤了一身汗,车上温度为34.5℃。此后,记者又乘坐了K52路,空调车窗户都关闭,车上乘客较少,坐了几站,车厢内温度稳定在31℃左右。“关着窗户,不通风,有的空调车还没普通车凉快呢。”乘客张先生说。

       时间:15日、17日13:00—14:30 午后闷热,温度最大相差20℃
  1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一进入80路车就感觉热浪迎面扑来,坐在前排一位60多岁的男士不停扇着扇子,一位站着的穿白T恤的年轻小伙背后已经有了汗迹,还有女士在车内也戴着太阳镜。一站路不到,气温已经达到了37.5℃。等红灯时,车内更是闷热难耐,摸摸车座、扶手都是热的。
  “今天温度不高,一般预报37℃以上的时候,车厢内温度都能高达50℃,那才是蒸笼,不仅乘客难受,我们的工装一圈下来都‘汗洗’过好几遍。”驾驶员王超表示。
  午后,空调车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下午1点30分,记者在燕山立交桥东站乘坐K55路公交车。虽然车上开着空调,但并不是很“给力”。记者特意挑选了靠近空调出风口位置,此时车厢内的温度在30℃左右。空调车、普通车温度相差8℃。
  1点45分,在山师东路换乘BRT2路公交车。一上车就可以感到,车内温度明显比外部温度低很多,在车厢后部不靠窗的位置,车内温度为26℃。一名被汗水湿了衬衫的乘客刚上车就不停感叹“可舒服舒服”。
  K50路驾驶员王红霞强调,空调车温度一般保持在26—28℃,酷暑时空调车和普通车的温度最大能相差20℃左右,靠近门口的位置较热,靠近出风口更凉快些。

空调车 定多少度没标准
  酷暑天里,乘坐空调公交车舒适度明显提升。但是,对于空调车的温度设定,有的市民嫌热,有的市民则喊冷。15日,记者从公交公司了解到,对于空调车的温度并没有设定标准,主要依靠驾驶员根据绝大多数乘客的感受进行调节。
  “空调车冷飕飕的,坐一圈下来浑身冰凉,要在户外走一会才能暖和过来。”15日,市民肖女士表示,她每天乘坐K96路上下班,距离远乘坐时间长,有时候车厢内冷气太足让她苦恼,早上都需要带一件薄外套在车上穿。“外面三十五六度,里外相差十度。”她表示,这对一些体质较弱的老人、孩子来说并不合适。但是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希望空调车内温度调得更低。“咱济南的夏天,没有最热只有更热。有时候早晨就已经30多度了,人挤人,车厢内温度也高,汗臭味也难受。”市民葛先生建议,空调温度再低一些,这样乘车体验更好。
  据悉,2014年济南新购置公交车辆1000余部,运营车辆达到4700余辆,其中空调车占比在50%左右。按照规定,空调公交车在6月1日前实行“弹性”开启,6月1日后正式开启。当温度达到28℃时,空调车必须开启空调,但是对于空调的温度没有固定标准,驾驶员可根据实际天气情况和大多数乘客的反应来酌情调节车厢内温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