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庄的传说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家庄和其他每个村庄一样,也有一部沧桑历史。徐家庄人的淳朴和刚毅的民族气节,徐家桥的美丽传说,都已经成为徐家庄的历史。如今,过去的古村落已经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全新的徐家新居。但只有把她的历史记录下来,才能铭记徐家庄如凤凰涅槃一般的沧桑变迁。

  □张志宽

庄人施仁义,大火不伤人
  徐家庄位于烈士山西面,东临济南东部大干道凤凰路。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徐家庄和周围的牛旺庄、姜家庄还有刘智远庄一样,都是从明朝初年开始有村志正史记录的。
  徐家庄最早的住户是徐家、景家,是原附近几个村庄中街道规划布局最整齐规范的,主要由东街、西街两条近400米长、宽阔的南北大街,构成东西四面住家南北向依次排列延伸展开。两条主街之间有东西向的由南而北的徐家胡同、赵家胡同、柳家胡同和吉家胡同贯通。老人们形象地说徐家的街道布局就像一台大轿子,东西两条大街是轿杆,四条胡同分别构成是轿亭和前后轿横索。
  徐家庄有大片的土地,土壤肥沃,地下水源丰富,徐家的麦田曾经是姚家公社亩数最多、产量最大的试验田。据地质勘测表明,徐家和牛旺之间地下300米处有一条地下河,水质清凉甘醇。在过去没有机井的时候,一遇到天旱,刘智远、胡家等南边的村庄缺水吃或者要种地瓜的时候,就都到徐家来打水,有肩挑的,有驴驮的,还有牛拉水车来的,常常要排很长的队。
  那时候,徐家有好几眼官井,用巧妙的“套三环”来系挂水桶(斗),使辘轳汲水。外村的人不大会用,村里就有人在一旁系挂水桶、拧辘轳帮助乡邻打水。并且还嘱咐村里人,白天一定先让外村的乡亲打水,自己等晚上人家都走了再打水。
  据说,七十八年前的农历十月一的夜晚,徐家庄发生了一场惊动了十里八乡的大火灾。大火整整烧了一宿,把大半个村庄烧了个断壁残垣、满目凄惨。邻村人也闻讯赶来救火,一整夜有上千人遭火、救火,奇怪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刚到天亮,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乡邻就都赶来送衣食慰问。乡政府也来救济受灾百姓。亲戚和乡邻都来帮忙盖屋。当时的徐家大户徐昌舜每天两时各挑一担小米稀饭和干粮,在关爷庙前施舍,坚持了近一个月。有人说,是因为徐家庄人仁义,所以大火也不忍伤人。

刨出金耙来,建起徐家桥
  在徐家庄千百年来沧桑巨变中,最有故事的当数“徐家桥”。徐家桥坐落在村西北100米处的小汉峪沟上,是明代修建的一座独拱石桥,至今仍雄跨在河上。解放后在桥头东北坝上,还有明代修建时所立的石碑,记载着修建的时间、由来和募捐者的名字,碑文历历分明。
  说起徐家桥的来历,还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明代赵家卖油郎,天天天不亮就挑着油篓经上城道去东门卖油,每次走在沟底时,都被沟帮上一棵荆棘刮一下。有一次,他就带上斧头下决心锄掉这棵荆棘。他来到荆棘处,放下担子,用力刨起来。一斧头下去,映着一道耀眼的火花,一颗金耙齿赫然出现在眼前。卖油郎喜出望外,但是他没有贪为己有,他向乡亲们说出了自己得金耙齿的经过,商量着愿意拿出来,再募集一些钱物修建一座桥。这大快人心的举措很快付诸实施,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建了这座石桥,取名徐家桥。这座石桥独拱弧形,东西跨度10米多,高5米左右,桥顶宽近5米。气势飞峙,古朴雄浑。
  后来,徐家桥在“文革”时期给毁了,如今新建的徐家桥已经不是原先的徐家桥了。但是直到现在,每到夏秋夜晚,桥上依旧坐满了乘凉的乡亲。
抗日有气节,刚毅不屈服
  淳朴的乡俗风情,不仅造就了村民质朴善良的心性和勤劳和睦的品格,还铸就了刚毅不屈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徐家庄西街中部路东有个老户景家,景家的大门口北边是一块几经火焚青黄相间的大条石,紧挨着条石北边是一棵两人合围粗的老国槐。这是两件残存余生的物品,是万恶的日寇惨绝人寰的凌辱屠杀中国同胞的历史见证!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后,日本鬼子横行乡里。这一天又闯入徐家庄,景家的壮年男子都出去了,只有景奶奶和闺女在家。日本鬼子发现景家的黄花大闺女,兽性大发,想糟蹋她,景奶奶母女誓死不从。穷凶极恶的鬼子把景奶奶和她的闺女死死从家里拖出来,拽到大槐树下,用刺刀刺入胸膛威胁道:不从就活活烧死你!景奶奶万般无奈,咬咬牙,对闺女说:“孩子啊,今天你就是死了,也不能便宜了这帮禽兽!你,去——死吧!……”还不等说完,景家闺女就挣开押解一头碰死在了大石头上!鲜血染红了冰冷的石头……景奶奶含着泪,用力闭着眼,牙咬得咯咯响……气急败坏的鬼子,嚎叫着:烧死她,烧死她,——烧死她!兽性的日本鬼子活活把景奶奶挖去天灵盖,浇上汽油,吊在了大槐树下,点了“天灯”烧死了!乡亲们含着泪、咬着牙永远记住了这残忍的一幕!把民族的血海深仇铭刻在了心底!
  还有一件事是,姓徐的一位大力矫健的壮士,在历城火车站赤手空拳打死了一个日本鬼子,在围捕中逃脱。鬼子们气急败坏,多处打听得知是徐家庄的,就准备像之前“火烧田庄”一样火烧徐家。一队鬼子全副武装乘着汽车拉着几桶汽油,准备火烧徐家庄。幸而有当时的季万成先生略通日语,说打死鬼子的另有其人不是徐家庄的,又从中斡旋,找人担保,鬼子才悻悻而去,免了同胞一场生灵涂炭。后来徐姓的壮士继续联络八路军抗日,鬼子几次三番来徐家搜捕他,他都机智地藏在柴火垛中躲过了。他就是这样的临危不惧,坚持斗争,浑身是胆,颇具传奇色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