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盘大水磨拾忆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金盘大水磨。
▼大水磨所处位置水资源丰富。
     文/片 刘曰章       
  人们现在说起泉水时,不由自主地经常提及绣江河沿岸的水磨,在有考证的五十六盘水磨中,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金盘大水磨,在当时堪称“章丘第一磨”。
  金盘大水磨坐落于金盘村的北头,南北向间隔排列共有四盘磨,南侧的三盘磨直径略小,数最北端的磨最大。之所以在此安装这个大家伙,主要是得益于它所在的地理位置优势。绣江河起源于明水城区的桃花山(以前称为小峨眉山)周围,这里泉水异常丰富,日夜不息地喷涌,历经九曲十八弯顺绣江河而下。从明水至金盘近二十华里的距离,地势南高北低,泉水冲击力度大,才有了这样独特的天然优势。
  金盘大水磨所处的落差五到六米,西侧就是西巴漏河和绣江河的交汇处,两股水汇合而下流入小清河。水磨东侧不远处就是水闸,以备蓄积泉水而用,因该处的河道已经是分支的绣江河河道,所以水闸不大。河道在到达大水磨的前方有南北两个水道,分别供四台水磨分流使用,北水道是供大水磨工作的主要动力。
  大水磨与旱磨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水轮,水轮上有木板轮辐,蓄势待发的泉水不间断地冲击轮辐带动水轮转动,水轮通过立轴带动水磨劳作,将粗粮磨细,给百姓提供了食物保障。在当时绣江河沿岸的所有水磨中,磨粗粮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工作。因为所处环境的缘故,烧香拜佛盛行,磨香末制香,供人们祭奠上香成为一大时尚。据悉,加工香末的生意不只是在本地和周边,而且做到南方及相邻的几个省市。金盘大水磨在所有的水磨中功不可没,出产效率高,很受人们喜欢,也给有眼光的商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据老辈们讲,绣江河沿岸的水磨从明朝时期就存在,由明水的大户人家绰号“周八缸”的倡导设置,后人纷纷仿效建设,到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至于金盘的大水磨是哪一年月正式建设的,没有人能够说出,只能说些大概的故事或经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倡导新观念破除迷信之风的引导,致使水磨磨香行业一度败落,盛景不再。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于泉水时断时续,影响了水磨的正常加工,再加上在广大农村电磨已经成为加工业的主角,水磨渐渐退出。在“文革”时期,水磨经历了打砸抢,大多被砸坏。由于金盘大水磨受到了村民感恩的保护,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才得以保留下来。
  随着近年来政府重视节水保泉和保留泉水特色景观理念的进步和发展,章丘泉水历经十年不衰,已经显露出“小泉城”的人文魅力。泉水也已经成为章丘的名片,与泉水有关的产品和景观正在逐渐崛起。加之去年开始的绣江河和西巴漏河金盘段的水利改造已经完工,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各界人士提议恢复金盘大水磨景观的呼声极高。
  去年夏天,笔者在和金盘村领导的交谈中获悉,在尽可能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相信恢复大水磨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我们将拭目以待,期盼其早日建成,让大水磨成为绣江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