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九进士碑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碑九进士”,不但在章丘当属独一,即使在山东金石录上也是个例,这就确定了此碑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于夫          

  在老章丘城(今绣惠镇)城隍庙旧址,有一块硕大的石碑,碑文开首便镌刻着:“赐进士第前任太常寺博士后任监察御史现任按察布政司左布政王呙、赐进士第前任杭州知府现任河南按察司副使李冕、赐进士第中顺大夫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致使前吏部考功司郎中李开先、赐进士第大中大夫江西布政司左参政前提督戴学正监察御史谢九仪、赐进士第先任吏部文选司给事现任口口张瞬臣、赐进士第校修职郎中户科给事中刘禄、赐进士第任山西道御史杨选、赐进士第户部广西主事康迪吉、乡贡进士文林郎任山西高平知县胡士元”。这是嘉靖年间章丘赫赫有名的九位进士。所以,此碑在民间被称为“九进士碑”。“一碑九进士”,不但在章丘当属独一,即使在山东金石录上也是个例,这就确定了此碑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重修一座城隍庙,为何能惊动九位进士呢?这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朱元璋年少讨饭之时,经常住在城隍庙里躲风避雨,对城隍庙的感情特别深厚。等他取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便下旨封京城的城隍为“帝”;开封和几个大城市的城隍为“王”;府城、州城的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卫灵公”,管秩二品、三品;县城的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右伯”,官秩四品。为取悦皇上,敬城隍、拜城隍逐渐成为官员们的一种时尚,沿袭成俗。所以,每当新县令赴城任职时,首先祭拜的便是城隍庙中的城隍。这在碑文中记载得也很清楚:“城隍之神,自京都以及郡邑无不有庙……章丘城隍庙在城治西南,有司下(车或马)必祭拜望……岁久颓蔽弗修……”嘉靖二十五年,河南均州进士陈东光走马上任章丘知县,“下车之初,首谒神庙,慨然动修葺之心。”
  陈东光,字平岗。在章丘任职二年,有案可稽的,他为章丘办了两件事情,一件是修城隍庙的形象工程,一件是为李开先的《宝剑记》刊刻印刷的文化工程。同时,他与地方士绅和章丘的官员们相处很融洽。在他升任大名府同知离开章丘时,李开先曾为他作《送陈平岗大名别驾序》,18年后,陈平岗又去云南任职,李开先又为他写了《送平岗陈大参阶任云南宪长序》,可见二人联系之长久,感情之深厚。所以,在他任职期间重修城隍庙,得到嘉靖九进士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也就是自然之事了。在九进士中,刘禄、杨选、康迪吉同是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甲辰科进士。章丘“一榜三进士”,当时曾经轰动朝野,传为佳话,至今仍为人们饭后茶余之谈资。为了使广大读者有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笔者不妨对嘉靖九进士的简况介绍如下:
  王呙:字承晦,号杏里。黄河镇王家寨村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历官太常寺博士、监察御史、按察布政司左布政、南京工部侍郎。为官守法奉公,廉洁勤政。巡按河东盐课时,积蓄余银十余万两,补还了过去的边饷亏空。巡按真定时有李姓子,其继母将其父封于室内焚死,诬其子,系狱中十余年未能辨清。呙至细析案情,真相大白,为之平反。巡抚西宁时,他根据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的特点,加强民族团结,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在浙江嘉兴,为抵倭寇,带领百姓修筑城郭,确保民众不受强盗掳掠。在湖广麻阳,他从匪盗手中解救劫掠百姓400余人,供给路费送其还乡,深受百姓爱戴。
  李冕(1490~1563年):字端甫,号脉泉,明水人。自幼囿于困顿,因而读书勤奋刻苦,7岁时就志趣出群。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考中秀才,深受章丘著名宿儒郑鸾的器重,并以爱女许之。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取为举人,此时,李冕已婚,并生有子女,家境本来贫困,长期读书无暇顾及生计,有时竟靠郑夫人典当嫁时簪珥衣裳维持全家生活。但他仍坚持与三盘村的胡来贡隐藏到莱芜雪野的深山中继续攻读,终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36岁时考中进士。一生刚直不阿,秉公执法,廉洁自持。浮沉于宦海30余年,最高做过云南布政使,领从二品衔。嘉靖四十二年病逝于家,享年73岁。
  李开先(1502-1568年):字伯华,别号中麓、中麓子、中麓山人、中麓放客,章丘埠村镇东鹅庄人。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曲家和书籍收藏家。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官至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十年因九庙失火,被罢官归家。壮志未酬,“在学十年血气方刚曾许国,历官九任心情才倦即还家。”居家近30年,藏书著书颇多,有“词山曲海”之称,是“嘉靖八才子”之一。李开先最有名的著作是剧本《宝剑记》。全剧通过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反映了北宋末年朝政的腐败,影射了明嘉靖王朝的黑暗。隆庆二年(1568年)2月15日,李开先病故李家亭(今属明水街道办事处)。
  谢九仪:号少溪,章丘城(今绣惠镇)人。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举人,嘉靖十一年壬辰科进士。历官提督戴学正监察御史、江西布政司左参政、兵部侍郎。章丘城旧时有为其建的“恩荣坊”、“大中丞坊”、“少司马坊”。墓在章丘城南三里。
  张瞬臣:字熙伯,号东沙,宁家埠镇马彭村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进士。曾三仕令尹,四历部司,勤劳懋绩,廉能丕著,深得朝廷赞许。累官户部左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隆庆元年因疾归乡,至邹县而卒。葬马彭村南祖茔,至今碑楼保存完好。
  刘禄:绣惠镇耿家村人。旧县志载:“刘禄,字惟学,嘉靖甲辰(1544年)进士,授行人(官职名)。尝使朝鲜,国王馈赠甚厚,悉却之。后官户科给事中,因疏救王尚书杲,忤严相(奸相严嵩),廷杖七十,谪荔浦县典史,未至即罢归。课农训子外,一无所营,构一亭,曰‘思居‘,饮酒赋诗以自娱。隆庆初,台省交章焉,禄不赴。诏复原职,晋太常寺少卿。万历二年,祀乡贤。”
  杨选:绣惠镇渔张村人。旧县志载:“杨选,嘉靖甲辰(1544年)进士,初授行人。尝使云南,却黔国公之馈,转御史。按畿南郡,课群士读书恒阳书院。转副使,备兵易州,去而易州人立祠祀之。转都御史,巡抚大同,解右卫之围,上赐金币。丁母忧,以边事夺情起复,转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屡捷。又阵获通罕为质,复赐金币。癸亥墙子岭失事,责在参将兵察与巡抚,而本兵有黄尚书者,与选素有隙,指通罕为勾引,遂伏法,海内冤之。所著有《按畿南郡》诸稿藏于家。”
  康迪吉:字道甫,号右川,明水人。嘉靖甲辰(1544年)进士,授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嘉靖三十三年(1550年)出任太原知府,三十七年补任保定知府。八月二十四日病死于保定官署,享年39岁。康迪吉为官十余年,政绩卓著,清廉闻于朝野。生三子二女。长子娶刘禄之女为妻;次女嫁李开先之子李春坞为妻。
  胡士元:章丘人,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举人,任山西高平县知县。碑中所言“乡贡进士”实为举人,是当时对举人的一种美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