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担走四方
2014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家正

  货郎担子已经消失了,但是,以前却是广大农村必不可少的一种风情。挑担子经商的人称为“货郎”,是最受农村妇女欢迎的人,他们挑着担子走四方,主要是不通公路的村庄。
  他们有着自己行业的特殊标志——货郎鼓,又叫“波郎鼓”,因为摇动起来,发出“波郎、波郎”的声音。这声音虽然十分单调,却是寂静的乡村里最大的福音。“波郎鼓”一摇,大闺女小媳妇就会像听到号令一样,云集到货郎担子周围,开始了女人的欢乐。据说,女人皆有购物欲,哪怕买个小手帕也会乐半天。
  这是因为货郎担子无疑是一个“流动百货商店”,针头线脑、脂粉发卡,乃至流行花布、童装鞋帽、妇女用品,真是应有尽有。货郎是早起的行商,他们不辞辛苦,活跃在城乡之间,深入到穷乡僻壤,从事着最底层的商业活动,因而受到了下层人民最热烈的欢迎。
  别忘了,那是一个没有商业网络的时代,在广大农村,甭说没有百货公司,即使有一个代售小店,也会吸引周边村庄的民众。十分低下的购买力当然令富商大贾不屑一顾,追求薄利多销的货郎就刚好拾遗补缺。他们是农村商贸的主体,是物资交流的主要渠道,为广大妇女解了急。
  改革开放之后,“义乌小商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走俏。其实,“义乌模式”就是“小商品思路”,早在“货郎时代”就为民众所拥戴。哪怕一枚扣子,一把剪纸小剪,看来并不起眼,全是利润又有几何?可是,山村女人却不可能为了一个扣子,托亲求友,搭上大马,带上干粮,到通衢大都的百货店去买,何况那还不一定有货。货郎担,是农家不可或缺的、最贴心的店铺。还可向货郎定销,缺什么,下次一定带来,比“网上购物”还保险。所以,人们喜爱这个行当,也反映在孩子的玩具上。月子孩还在襁褓之中,只会用小手做简单的动作,这时他们就有一个最简单也最廉价的玩具——货郎鼓,年轻的妈妈爱听这种福音。
  在乡土作家的笔下,描写旧时代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反对包办婚姻,抗婚女子自选的意中人,往往都是年轻或者不太年轻的货郎,这实在是有生活的依据。货郎经多见广,经常与妇女打交道,很善于与女性打交道。他们如果单身,而且在捎货供应中又体贴入微,或者在途中遇到风雪洪水等情况,饮食失居,就多在村中逗留。这时遇上意外的多情女子,自然就会发生“情况”,成为素材写进作品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