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商场顾客稀少。 (资料片) 本报记者 万兵 摄
“双十一”期间,快递行业业务繁忙。 (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让网购族变得钱包空空,但是购物车却满满的。在“双十一”过后的第一个周末,记者走访济南几大商场,发现不少商场和品牌正在感受着这场狂欢过后的孤单。
本报记者 刘雅菲
销售量只有以前的一半
15日中午,记者来到玉函路上一家商场,星期天本应该是商场正热闹的时候,可商场中的人流量却比往常周末要少一些。
“现在的客流量跟平时我们搞店庆之后差不多,大家该买的都买了,逛街的人会少一些。”一名女装品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周六店里的销售额也就是平时的一半左右。“‘双十一’我们店里和网上都是一样的价格,所以那几天来买的人特别多,这两天少了也是正常。”
除了女装,童装销售量减得也不少。乐友孕婴童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两天来店里的人倒是不少,但大多数都不是买东西的:“‘双十一’我们店里的一些商品是5折,现在是满200减60,所以‘双十一’更划算一些。这几天来的顾客基本都是从网上下单之后来自提的。”
老年品牌影响不大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商场整体的人流有所减少,但是也有例外。经十路上一家大型商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周六的情况来看,感觉“双十一”的影响并不大。“我们这里并不是完全靠零售,加上有电影院、餐饮等,这些是网络购物影响不了的。”
泉城路上一家商场的某知名品牌店内,试衣间和结账处都要排队。“‘双十一’之前我来试了衣服,后来在网店没抢到,觉得衣服还挺不错的,因此又过来买了。”市民李女士说。
此外,一些面向中老年人的品牌,在这场网络购物狂欢中所受影响也不算大。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一名销售人员说:“可能是因为中老年人都比较传统,再就是老年人身材不是很标准,从网上购物很难买到合适的,不如到商场来亲自试一试。”
商场最大优势是服务
怎么让狂欢之后不再孤单呢?商场和商家也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济南市商务局现代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有更多的购物选择,可以有更多的途径释放消费需求,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零售商家需要正确面对,“线下也有巨大的流量”。
该负责人认为,线下的商家因为成本高,在价格上肯定比不过线上,因此需要减少同质化的商品,趋向于便利化。对于商场而言,最大的优势是服务,如果能够尽量将服务做好,给消费者良好的购物体验,商场留住消费者也不是问题。此外,从长远来看各个品牌开拓网上销售,同时打造线上线下全网营销的方式也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