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刀币、秦朝铁权、唐三彩水盂
多少繁华岁月,尽在瑰宝风物中
2015年11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刀币、铁权、水盂,这些器物对现代人来说已是陌生,可在其所属的时代,它们都是生活中离不开的物品。它们见证了昔日王朝的繁华岁月,也展示了古人的生活情趣。让我们走近齐鲁瑰宝,领略其中的魅力。
文/片 本报记者 张九龙
刀币:享鱼盐之利,拥海岱繁华
说起中国古代钱币,人们往往会想到铜钱、元宝之类的,其实在先秦时期,山东地区曾经使用过一种特殊的钱币——刀币。在山东博物馆《齐鲁瑰宝展》中,临沂大城后遗址出土的刀币正是这一类。
1989年,临沂大岭乡大城后村村民在村东挖土时,发现了一批齐国刀币,刀币盛放在一个大陶盆内,上置器盖,共出土了2000余枚。这次出土的齐刀币超过了1972年海阳出土的齐刀币的数量,从目前已发表的资料看,这批窖藏刀币数量之大,种类之全,为我国仅见。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并借渔盐之利和商业贸易之便,逐渐发展壮大,很快成为东方的富强大国,其疆域“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刀币是当时国内的通用货币。
临沂市博物馆收藏的这批刀币,青铜质,表面多成灰绿色,部分刀币清理后洁净光亮,无锈蚀成块现象,保存甚好。根据面文可分为五种:“齐建邦长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之法化”、“齐法化”。该器物2006年由山东省文物鉴定专家组评定为一级品。其中,“齐建邦长法化”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此刀形态优雅,铸工精良,存世稀少,一向被认为是刀币中的佳品。
按说窖藏这么久的青铜质刀币理应锈蚀成块,但是灰绿色的币身泛青铜之光,品相清晰。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这批刀币保存如此完好呢?原来,这批刀币出土地点地势略高于周边,地下一米就是黄沙土层,由于土质干燥,又有陶盆保护,所以没有锈蚀现象。
秦权:秦王扫六合,一统度量衡
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秤砣、砝码。从现有出土和传世的各种权来看,我国最早的权是战国时期的秦权和楚权。由烟台市博物馆选送的秦诏版铁权是该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更是难得一见的秦权实物。
秦诏版铁权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代表实物,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这件秦权出土于文登新权村,与国家博物馆所藏的山西省左云县出土的铁权重量基本相同,都是30公斤左右,这也是目前所知最重的秦权。
这件秦权为铁铸,半球形,平底,顶部是半环形鼻,权侧嵌有铜诏版。铜诏版为长方形,长11.08厘米,最宽处8.5厘米。上面阴刻着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文字,竖行排列,计9行,共40字,大小错落。文字笔划方折,大部分字迹清晰,个别字笔划残缺。全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件秦权系铁质,主体镶嵌铜板,由于铁器极易生锈,所以很难保存。2009年,烟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秦权表面出现细少的裂纹,立即向上级部门送交申请修复报告。随后,在全国首次采取工程招标的形式,确定了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作为秦权的修复单位,对其进行了专业的修复。
水盂: 一抹唐三彩,多少盛世情
《齐鲁瑰宝展》中的唐三彩陶水盂是唐三彩的佳品,也是极具文人情趣的一件文物。它的最大口径12厘米,高6厘米,内施黄、绿、褐色釉,色彩艳丽;外部是黄色云纹、边缘似浪花翻卷。釉色晶莹润泽,造型精巧绝伦,体型轻盈别致,代表了唐代三彩的最高水平。
水盂,又称水丞、砚滴,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被称作笔墨纸砚以外的文房“第五宝”。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它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另一些则是圆形的,或扁圆,或立圆。
从材质来说,它的用料非常丰富,其图案更是五彩缤纷,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应有尽有。水盂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观赏陈设,它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
唐三彩是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绿、褐为基本釉色。制作唐三彩,先把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黏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000℃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800℃即可。
唐三彩始见于唐高宗时,开元年间极为盛行,器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到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唐三彩在唐代时期作为随葬品使用,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用它制作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