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带就业,每岗位补贴2000元
烟台连发三个文件培育市场主体,涉及创业带动就业、“个转企”和“小升规”
2014年07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 张琪 刘清源) 为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一连印发三个《意见》,分别为:《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意见》。早在2013年10月,烟台市就出台过《关于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意见》,目的是从宏观和微观多个角度推动全民创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资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
   符合条件小微企业
 可领万元创业“红包”

  《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到:2014-2018年,全市累计实现新增创业5万人,带动就业20万人;年培训城乡劳动者6万人以上,其中创业培训1.5万人以上;力争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总数达到50个以上,孵化企业达到3000户以上。
  此外还将设立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2014年起,市政府根据失业保险基金扩大使用范围政策和创业工作需要,每年从市级统筹的失业保险滚存结余基金中安排10%-15%的资金,作为市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
  2014年起,提高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对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给予1万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创业人员可申请
 10万元担保贷款

  对吸纳就业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申请补贴时创造就业岗位数量给予每个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全市各类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可按现行政策规定申请最高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除国家限制行业外),给予全额贴息。
  对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个转企”后
 可保留字号

  在“个转企”和“小升规”《意见》中,烟台市政府给各县市区下达了任务指标,未来3年目标任务非常明晰。
  在“个转企”《意见》中提到:各县市区要紧密结合产业和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法律规范、主动服务,积极引导在烟台市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不含港、澳、台居民申办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以2013年为基数,力争在3年时间内转型升级为企业的个体工商户达到3%,即到2016年底完成“个转企”7400家。
  工商部门要设立专窗,对申请“个转企”的个体工商户,简化工商登记办理程序,允许保留原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中的字号和行业特点,商标及其他知识产权等可以通过变更予以沿用,经营地址可以保留,经营范围可以扩大。
 3年培育500家
 “小升规”企业

  “小升规”《意见》中提到,以现有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2000万元规模以下三次产业中的小微企业为重点,尊重市场主体意愿,加强分类指导服务,通过积极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全面完成3年培育500家“小升规”企业的目标任务。政府部门将提供财政资金和融资支持。
创业者说: 政府搭桥解决 创业者融资难题
  今年夏天,刚在烟台创业不到一年的张云腾去交税的时候被告知,他的公司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这让张云腾非常惊喜。这次得知烟台又出台了新的促进创业的系列意见,他迫不及待想要了解,他的公司可以得到哪些好处。
  意见中对融资的支持,他非常感兴趣。公司最近需要上一个新项目,需要十多万元的资金,张云腾考虑过融资和风投。“自己去找很难判断哪家合适,而供资方也需要非常多的手续和证明,非常麻烦,如果有政府作为中间人,为双方搭桥是非常可靠方便的。”
  2013年11月1日,山东工商学院的学生张云腾拿到了他的营业执照。由于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张云腾省了一些费用,注册公司的10万元资金是与合伙人和家人一起凑的。开始创业的张云腾,更多地接触到了同样在创业的人群。“创业初期的一般规律是,第一年亏,第二年收支平衡,第三年赚钱。像我们这种,刚开始投钱,然后赚了一点钱,能够维持基本收支平衡并稍有盈利已经不错了,如果要上一个新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就很困难。”张云腾说,创业初期,没有人了解这个新公司和这个新老板,员工的管理、业务的开展等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各种支持。
  作为创业者,刚从烟台职业学院毕业的董晓在今年4月注册了公司,根据最新的意见,不久之后,他就可以获得1万元的创业补贴。董晓觉得,创业初期,没有啥经验,就想让利益最大化,这样才能积累人脉和市场。“如果政府的支持项目多了,公司就能够早些扩大规模,而其中的每一项支持对创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实在的。”
  本报记者 刘清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