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开警车送母子俩回家
新市派出所民警用真情感动群众
2014年02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除夕夜,民警用警车将母子俩送回家中。       照片由张轶提供
     “只有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新市派出所指导员付传军这样说,所有民警都要懂群众语言,会和群众打交道,这样才能和群众更好地沟通。派出所内来自城市的民警均慢慢地丢掉“书卷气”,走村串户,和群众交朋友,接上了“地气”。
母子深夜打不上车 民警开车送其回家
  2014年1月30日晚是农历的除夕夜,新市派出所民警张轶与同事在所内留守值班,工作两年以来,这已是他在派出所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了。
  “当晚11点55分,我和同事正在看春晚,等待12点的钟声敲响。”张轶说,此时,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称在新市界内省道249线上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孩子在路边拦车。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
  张轶称,自己和同事沿着省道249线寻找,最终在新市商业街附近找到了求助电话中提到的中年妇女,还有一个7岁左右的男孩。“当时室外气温有零下10多度,母子俩冻得瑟瑟发抖,嘴唇都发青了。” 
  民警立马停下车,先让这对母子进入警车暖和片刻后询问情况。经了解,该中年妇女系带着孩子外出务工人员,搭乘他人的车准备回济阳县城。“到新市界内时,她搭乘的车辆急于回家过年,不能把她送到济阳县城。”张轶说,加上该妇女的手机也没电了,无法联系家人,便在路边拦车准备搭车赶往济阳。 
  “当时也没有通往济阳的公交车。”张轶说,他便及时与所内值班领导联系。为确保母子的人身安全,他开着警车将母子送到济阳县城家中。被救助妇女到家后,对民警的帮助表示万分感谢,一再挽留张轶进屋喝杯热水。“当时仍在值班期间,我又立即赶回了派出所。”张轶说。
真情感化服刑人员 帮助其走上致富路
  新市镇某村村民小亮(化名)曾是一名服刑人员,2012年因帮助其朋友要钱,非法拘禁他人被判处缓刑。“在缓刑期间,小亮定期到派出所报告生活情况。”张轶说,他看到小亮是个90后的小伙子,便主动与之攀谈。
  “聊天过程中,我发现他还是个孩子,一时被‘义气‘冲昏了头脑。”张轶说,他便对小亮进行关心和教育,了解其爱好、特长,鼓励小亮重拾信心。慢慢的,小亮的性格逐渐开朗了,不再自卑了,积极学习各种知识。
  张轶称,自己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说到养狐狸特别赚钱。“没想到他记在心里了。”2013年10月的一天,自己在村庄再次碰到小亮时,“他拉着我的手去他院子里看。30多只狐狸映入我的眼帘。” 
  小亮称,自己已经学习了专业知识,开始养殖狐狸。现在只是刚开始,获得收益后还得继续扩大规模。张轶在详细了解养殖场经营状况、规模和销路等情况后,帮助小亮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他依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
农家院中查出 洗衣粉造假窝点
  2013年9月13日,新市派出所接到辖区王楼村报警电话,称其邻居杨某家中每天有浓重的洗衣粉味道,不知道具体在干什么。“由于都是邻居,报警人怒不敢言,希望民警上门对杨某进行批评教育。”相关民警说。
  民警在得到此消息后,便到王楼村这户农民家中走访。“一靠近杨某家门口,就闻到浓重的洗衣粉味道。”民警说,见杨某家门虚掩,便携带录像机等取证设备迅速进入杨某家中,将在家中非法灌装名牌洗衣粉的杨某、王某等当场抓获,并扣押了大量假冒洗衣粉。
  济阳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调查发现,自2012年开始,杨某(男,30岁)通过网络从河北石家庄纪某处大量购进汰渍、立白、雕牌、奥妙等名牌洗衣粉的内外包装袋。其母亲王某(女,56岁)雇佣他人协助其将加工生产的洗衣粉装袋,对外发货。
  在事实充分、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警方将杨某、王某二人刑事拘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