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德平:
突出打造青岛第四大发展平台
2014年02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胶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德平。
     2014年,胶州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深化大项目观带动转调创,深化环保观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深化民生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转型创新,提质增效,全力打造青岛北部新城,加快向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迈进。
本报记者 赵波
突出打造大青岛三城联动发展新引擎
  随着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加速崛起和胶东国际机场的正式获批,胶州已成为大青岛“正品字型”空间结构的中心。特别是李群书记在青岛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随着新机场筹备建设的加快推进,要高起点规划发展航空城和临空经济区,争取将其打造成为青岛市的第四大发展平台。”张新起市长在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规划建设胶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形成三城联动发展的新引擎。”随着胶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将加速推动青岛市轨道交通等公共资源向胶州延伸,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有机融合,增创率先发展新优势。立足上级新要求和发展新机遇,胶州市明确提出了“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全力打造青岛北部新城”的目标,全面开启了转型发展的崭新篇章。
加速构建一带两区四板块发展布局
  李群书记指出,规划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假如今天的规划有问题,那么城市的未来一定会有问题。为落实这一精神,胶州市始终注重规划引领作用,新修编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速构建“一带、两区、四板块”城市发展框架。“一带”即大沽河生态休闲带,按照青岛市“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着力打造胶州的“生态中轴、幸福纽带、活力水岸”,胶州已获得青岛大沽河治理观摩考评“五连冠”。
  “两区”即国家级开发区、临空经济区。依托国家级开发区的功能优势,着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新兴工业和装备制造、数字化装备制造产业高地、“转调创”领军企业集聚高地、企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高端人才集聚成长高地,获批后的11个月时间,核心区落户4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55亿元,总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32个,加速培育冷链、电力、物流、航空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胶东国际机场建设顺势打造临空经济区,着力构建航空物流、通用航空、航空制造和临空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开启引领大青岛北岸发展新时代。“四板块”即临空经济板块、城市发展板块、高新产业板块和生态农业板块。可以说,胶州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这一框架必将引领胶州在区域竞争中率先而动、抢占先机,为实现青岛乃至山东“领头雁”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今年,胶州将突出推动四大重点领域改革: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作为青岛市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综合试点市,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推进简政放权,贯彻落实“接、放、管”的要求,接好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梳理对开发区、各镇办、企业可下放权力和先行试点工作,把本级该放的权力放下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协同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出在好人中选能人,大力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深化生态治理体系改革,突出强化生态节能理念、科技治污、全域治水、系统治脏,加快建设美丽胶州。
  突出三大创新主攻方向:即深化科技创新,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院所引领作用、政府扶持作用、金融支持作用,加速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确保2016年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胶转化达到100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达到20%以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