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抒写生命的教育乐章
——记曲堤镇中学语文教师罗桂香
2015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罗桂香(中)正指导班级学生学习。  尹传旺 提供
   本报通讯员 王明国 记者 梁越
  罗桂香,曲堤镇中学语文教师,2001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14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并担任了6年班主任工作,为让学生健康成长,她还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困惑。
全面了解学生,解决学生困惑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钻研教材、大纲,了解学生,深入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此外,罗桂香还倡导学生“民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大胆尝试情境体验式教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
  作为班主任,她一直实行科学民主管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成为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
  每接手一个新班,她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围绕着“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做文章。通过“黑板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平时罗桂香还会让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告诉她心中的烦恼,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李玲同学性格内向,显得孤僻郁闷。一天,她写信说:“看到其他同学与朋友一起游戏、学习,我好羡慕啊!老师,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我呢?”
  随后,罗老师找她聊天,了解她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她主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班会课上,让她展示了特长,李玲渐渐融入班集体,开心多了。
建立档案资料,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难点,她对待这部分学生加倍用心。她的班级中,留守儿童就有十几个,占班级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为此,罗老师首先调查学生情况,建立档案资料、联系簿,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帮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罗老师主动与学生的父母联系,让孩子多听到父母的声音。
  2015年“五一”长假期间,她原计划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但5月4日是班里一个叫王乐的孩子的十三岁生日.该生爷爷奶奶年纪较大,农活多,无暇给孩子过生日。
  于是罗老师放弃了原计划,把王乐带到家中,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邀请了他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庆祝.当王乐在生日歌中许愿的时候,他激动地哭了,并说:“我从没过过这样的生日,老师,您就是我的亲妈妈啊!”
  此外,罗桂香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在2010年成立了曲堤中学的文学社团——群星文学社。组织“文学经典诵读”、“朗诵比赛”、“作文大赛”、“书法大赛”等活动。受同年学校的校刊——《群星》问世(后改名为《闻韶学刊》),至今已有十三期校刊出版。
  教育是快乐的,未来,她将用自己的生命,播种希望,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用青春抒写生命的教育乐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