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街道重阳节送上惠民“文化大餐”
自己的节日,大爷大妈嗨起来
2015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化惠民演出。通讯员 刘露 摄
  孝顺儿媳刘淑兰推着婆婆柳淑英。     本报记者 范少伟 摄
     本报济宁10月29日讯(记者 范少伟 通讯员 刘露 李月) “大红的爆竹响起来,大红的锣鼓敲起来,大红的礼花亮起来……”21日上午9点半,在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一场精彩的重阳节惠民演出拉开了序幕。
  “没事出来遛弯,看到有演出,就坐这听会。”在文化广场,市民陈阿姨笑着说,不看演出自己还不记得当天是重阳节,老人的节日能看到这么好的演出,很开心。演出节目不仅有《火火的中国》广场舞、女声独唱《微湖颂》、男声独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吕剧《再重的担子我也能承担》等歌舞节目,还有器乐团演奏《中国喜洋洋》。
  在十多个节目中,刘忠德老师的《三峡情》、《儿行千里母担忧》,优美的歌声,动情的演绎赢得持续的掌声。刘忠德老师是任城区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参加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越战越勇》和山东电视台举办的《我是大明星》等电视节目,嗓声高亢动人。“我在电视上见过刘老师,是咱济宁的草根明星,唱的歌特别好。”现场观看演出的居民刘大爷说,不仅嗓子好,感情表达到位,唱出来很感人。
  “除了刘忠德老师友情赞助外,其余的演出人员都是辖区居民中的文艺爱好者。”古槐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毛立民说,包括在台上演出的民生器乐团队,也是街道自己的乐队,所有成员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平时经常在社区文化广场演出,受到群众好评。
  据了解,古槐街道认真落实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实施社区书屋、文化服务中心、电子阅读室、文化广场等文化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群众文化活动。上半年举办各类文化演出42场,为辖区居民免费放映电影50余场,还组建了健身舞蹈队5个,戏曲器乐队3个,太极拳队1个,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场花絮 
孝顺儿媳推着 婆婆来看演出
  插着花的遮阳帽,大红色围巾,碎花裤子,坐在轮椅上,看到精彩处,还不时鼓掌,这位老太太在现场观众中特别显眼。站在这位老太太旁边的中年妇女不时帮老人家整理衣服,贴在她耳旁说说笑笑。
  老人叫柳淑英,今年86岁,五年前因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站在她旁边的是她儿媳,叫刘淑兰,住在铁塔寺小区21号楼,每天都会用轮椅推着婆婆到广场散步。轮椅后面的袋里放着块毛巾、水杯等物品,婆婆渴了,刘淑兰就会把水杯递给她。“老人住了四五次重症监护室,医生下达的病危通知书就有五六张。”刘淑兰说,出院后,虽命保住了,但生活上离不开人照顾。
  上午到广场里散步,下午到附院做康复训练,现在老人可以走几步,意识也比较清楚了,即使这样,刘淑兰也不敢离开半步。刘淑兰告诉记者,丈夫还没退休,现在老人一步也离不开人,照顾老人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