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第一书记”摘掉“穷帽子”
章丘精准扶贫的文祖样本
2015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参观黄露泉村加工车间。
  村民领到免费的生态黑猪。记者 石剑芳 摄
  捐赠生活用品 奉献爱心。
     2014年9月,济南市从精准识别的955个贫困村中选定100个特困村,由市、县两级示范帮扶,其中包括章丘市21个特困村。对这21个特困村,在济南市派驻“第一书记”基础上,章丘每村安排2名市直机关干部、1名镇机关干部担任助理,形成“4帮1”的工作格局,因村制宜制定帮扶发展规划,通过各种工作措施,提升乡村扶贫整体水平。
  10月10日,章丘市在文祖街道召开下派干部包村暨乡村扶贫解困工作现场会议,就“第一书记”进驻特困村后扶贫解困工作进行现场调度、现场推进、现场部署。

  本报记者 石剑芳 邢振宇
  章丘文祖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庆峰
对接融入主城区
加快建设新文祖

  文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庆峰表示,文祖街道以生态、农业为优势,包村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后,对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环境、培植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扶贫的思路。借助第一书记渠道、支部1+3项目、街道联合社平台,大力流转土地,培育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项目,完成了核桃、小米、花椒的三个万亩计划,中草药种植试点突破800亩,建成汇友、星火伟业、朱公泉、黑峪四大种植基地,平均为每个贫困村带来每年1.5万元集体收入,为每户村民增收2500元。
  为让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卖出去、打出去,在“互联网+”大潮中,文祖街道聚力做好“章丘e家香”电商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市场”的统销模式。整合15家合作社,建立青石山农产品联合社,建设“一中心、两平台”,即农村电商创业培训中心、章丘e家香网销平台、微信微店微销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互动的销售体系,形成了“统一打品牌、抱团闯市场”的销售模式,达到了“能产就能销、好品高价格、群众保收益”的工作目标。
黄露泉村第一书记:
济南市环保局李计珍
扶贫先扶智
治贫先治愚

  “李书记,您这次来能给我们带多少钱?每家每户能分多少钱?这钱什么时间能给我们?”当听到村民这些问题时,济南市环保局李计珍看出了该村村民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他认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经过走访调研,确立了以文化扶贫为抓手,以产业扶贫为根本的工作思路。
  扶贫推进,文化先行。2014年12月4日挂牌成立了全省首个扶贫文化创意基地;2015年1月9日,成立全省首个村级扶贫主题兼国学文化书院——黄露书院,重点做好国学进课堂、儒学进乡村、传统文化进家庭“三进”活动;同时抢救挖掘老梆腔地方非遗,2015年6月30日,黄露泉村老梆腔成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梆子传习所,目前正在申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同时李计珍开展产业扶贫富民增收的策略。销种养三位一体,先后联系山西哲康生态养殖公司、江苏博奥环保公司等企业到该村就产业开发和合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项目洽谈。从打造轿顶山黑小米的品牌、纯原生态养殖、环保来料加工、乡村旅游开发等四个方面进行产业扶贫。
朱公泉村第一书记:
济南市公交公司张民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互联网+”

  在被选派章丘市文祖街道朱公泉村时,张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经过走访调查,张民想村民们这么多年过着靠山吃山靠天吃饭的生活,我便依势发展“乡村游”,同时挖掘现有的优质农产品,打品牌、找销路。
  根据村里出产小米、薄皮核桃等农作物的实际情况,张民在朱公泉村组织成立了农产品合作社和村土产品经销处,积极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外销,村民获得160余万元的收入,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庄居民的共同致富。
  外销土特产不能只靠线下销售,于是张民突出“互联网+”的思路。积极推进村农产品合作社与恩讯电商平台的合作,把朱公泉村作为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网络销售彻底解决村农产品售价低、销售难的问题,同时更好地打出村农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在发展弄迅游方面,修建“农家乐”;建小型水库1座,发展鱼类养殖,吸引垂钓,促进旅游;恢复村内主街道石头小院原貌,小街巷铺青石板,开辟登山路,建特色观赏亭;发动村民在荒山地多种黄芦、五星树等观赏性红叶植被。
东田广村第一书记:
济南市机关工委刘荣江
盘活闲置资产
建设杂粮加工厂

  山区干旱缺水,饮水是东田广村村民世世代代亟待解决的大事。刘荣江到东田广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地形,打井解决村民基本的生活问题。因为地形地质问题前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终经水利局和省地质勘探队两地测量,为村民打下一口深320米,上水量每小时达20立方米。
  “村民基本的饮水问题解决后,村民饮水灌溉有保证,不再靠天吃饭。村民有干劲,农产品产量质量都有保证,心往一处使哪有不脱贫的道理。”看到饮水问题解决后刘荣江感慨道。
  种地还得讲科学,驻村科技特派员带领村民科学剪枝、施肥、杀虫,全村花椒今年增收3万斤左右。同时,今年8月初,3万株花椒树免费发放到全村500户村民手中,2017年即可进入丰收期。有了农产品怎么提高附加值?让村民的劳动得到最大的回报是刘荣江面临的第二个难题。2015年3月,花椒、小杂粮合作社注册成立。该合作社收购村民的花椒、小杂粮经加工后再出售。
勃鸽崖村第一书记:
济南市老干部局王仁选
因地制宜
建设生态养羊基地

  勃鸽崖村共425户村民,贫困户215户占全村的二分之一。村里没有支柱产业、饮水困难、生产道路严重损坏。一系列的困难并没有让王仁选退缩,“有困难就各个击破!”王仁选在心里暗下决心。
  受资源条件及村民观念限制,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王仁选多次到外地考察养殖项目,并邀请专家到村里检查指导工作。当年就争取产业资金40万元用于洋洋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设完毕,并成功将养羊基地承包出去。
  生活与村民息息相关,王仁选积极申报发挥政府兜底作用,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一年以来共帮助困难户144户。申请低保户、帮助困难群众过冬、慈善救助、医疗临时救助、残联救助,王仁选在这片土地上默默的耕耘者。
  下一步,王仁选在勃鸽崖村继续探索发展中草药种植业,探索发展土元、蝎子养殖;推进农产品销售,发展电商平台作用,探索网上销售的路子。
长水村第一书记:
章丘市老干部局郑建晓
靠山吃山“造山”
把山变成“花果山”

  郑建晓包村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长水村属于山坡地,因地制宜反战薄皮核桃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一次性投入多年获益。”郑建晓分析说,于是他积极联系章丘市林业局争取到2.3万株核桃苗,成活率达90%以上,“没几年这就成了花果山了。”村民戏称道。
  在帮扶长水村种植核桃的基础上,该村3成立了农产品合作社,建立了小杂粮加工厂,由合作社负责收购村民种植的小米、小麦,再用碾子、石磨等最古朴的方式,生产小米茶汤、石磨面粉等,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包村组还利用支部“一加三“资金种植了地瓜20亩、丹参20亩,修建了窑洞储存地瓜,养殖蘑菇等。形成了以核桃、小杂粮加工、地瓜为主,劳务。中药材种植等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
石子口村第一书记:
文祖街道残联理事长陈业玲
发挥“支部3+1”作用
借助电商平台

  石子口村位于章丘市最南端,隔齐长城与莱芜市交界。多年以来,村集体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典型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陈业玲积极协调街道各部门经过不断努力,石子口村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石子口村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了“章丘市齐长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同时,推行“支部3+1“发展模式,建起了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了8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车间两处。购置了花椒筛选机、小米包装加工器械,为村民加工包装特色农产品,借助农村合作社和章丘e家香电商平台,网上销售农产品。销售花椒5000余斤,杂粮1万余斤,通过合作社经营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经过一年的努力,石子口村建设幸福苑一处,安装路灯84盏,硬化村内小巷、街,建设500平米的文体广场一处,设立健身器材12件。在发展生态养殖方面,规划1.2万平米的养殖区一处,协调相关部门修路架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