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5万元建起闻韶台大院
刘宝玉寻找老物件增加历史感
2015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闻韶台大院中的孔子像。  本报记者 梁越 摄
   本报记者 梁越 通讯员 刘海滨 韩新华
  “韶台远眺”作为济阳八景之首一直被人们所熟知,却难以寻找旧址。为还原闻韶台旧貌,60岁的刘宝玉先后投资25万元在曲堤建起闻韶台大院,寻找老物件增加其沧桑感,并于18日举办曲堤闻韶台遗址修复落成典礼。
闻韶台被毁前相当热闹
  18日上午10时许,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济阳县曲堤镇东街,发现一条胡同上方写有“闻韶台胡同”五个大字,顺着该胡同继续往南走则看到不少村民集聚此处,墙壁上还贴有“闻韶台再现规划蓝图”。 
  “再往里就是我们的闻韶台文化大院,今天我们则是举办曲堤闻韶台遗址修复落成典礼。”村民刘先生说,这所文化大院内有闻韶亭、石碑雕刻闻韶台的由来、圣人孔子像……很多老人看到这些景物便会想起闻韶台旧址。 
  曲堤东街81岁的刘千功称,闻韶台旧址在这所文化大院向西100米处,如今则成了民房,早已面目全非。“我年轻时还经常去闻韶台玩耍,那时的闻韶台得三四十米高,建有5间房屋,旁边还有一棵迎客松,好几个人才能将它围起来。”
  “在正殿中还摆放着孔子像,而闻韶书院就在闻韶台的下方。每年正月十五闻韶台可热闹了,很多人到此玩耍。而当我十六七岁的时候,闻韶台就被炸了,只剩下下边的土堆。”刘千功说。 
  “从我记事儿开始,也没见过闻韶台上方的景物,只记得一堆土堆子,当时还经常和小伙伴跑来跑去。没见到闻韶台古迹也相当遗憾,也只能从网络上查找黑白照片。”60余岁的刘先生称。 
投资25万元修建闻韶台大院
  闻韶台的消失确实让市民相当惋惜,而孔子的思想却一直影响全国。在曲堤、在济阳,甚至在济南,每当谈起孔子文化,耳闻目睹更多的是“闻韶台”。“以‘闻韶台’命名的街道、公司、社区也不在少数。”闻韶台文化大院发起人刘宝玉说。
  “每次提到闻韶台,人们总会想起孔子的故事,倒是有说头儿、有拉头儿,可是没看头儿!”刘宝玉说,自己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曲堤人,也一直对闻韶台、闻韶文化魂牵梦萦,总希望有一天能见到修复后的闻韶台。 
  2012年刘宝玉和几个热爱闻韶文化的有志之士们想把闻韶台遗址文化等利用缩影实物和文字的形式修复闻韶台的旧址,可因土地问题也不了了之。“如今我亦然花甲之年,再不行动就晚了。”刘宝玉说。
  “找不到合适的土地,我就拉来土填老家南边的大湾,同时还得和承包大湾的村民协商,几个月的时间大湾则垫成了平地。”刘宝玉说,为让市民得知闻韶台的由来,自己还修建了闻韶亭、闻韶台浮雕图、圣人孔子像,总共投资25万元。
  刘宝玉称,目前已建成的闻韶台文化大院总面积仅仅达150余平方米,并没有建起高台,但古香古色的整体基本体现了闻韶台当年的风采。“这样给先人们一个交代,给后人们一个传承,给将来重建闻韶台留下可考的依据。”
寻找老物件 增加沧桑感
  “缺乏闻韶台老物件,总觉得文化大院太‘现代’。”刘宝玉称,为此,自己也辗转各地打听当年闻韶台留下的遗物,希望能为文化大院增添历史感。
  在闻韶大院的西侧,记者看到有两件陈旧的物件,其中一个是牌匾,写有“宣力韶台”四个大字,另外两个是石鼓。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都是当年闻韶台留下的古物。 
  “其中这个牌匾是在本村一村民家中,当年闻韶台被毁时,这位村民的爷爷则将牌匾抱回家一直当做床板用。”曲堤镇东街村村民介绍说,刘宝玉得知后则跑到其家中将牌匾翻出来,而另外两个石鼓也是当时一位村民捡回家中一直珍藏,没想到都被刘宝玉找到,一并展现给市民。
  刘宝玉称,闻韶大院的建成仅仅体现闻韶台当年的风采,却没有真正还原旧址。真正修复原貌的闻韶台靠一个人微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靠众人、团体才能实现,希望这一天早日来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