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20151023/T02/T02_T02_0400.jpg)
2008年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列车相撞事故,成为许多人的梦魇。本报记者 张中 摄
本报记者 张跃伟
我写的“4·28”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的稿子,一部分印在了报纸上,一部分留在我的电脑里,在一个叫“烂稿与枪毙稿”的文件夹里,静静躺了7年。
作为记者,我记录了这场发生在身边的空前灾难。
我记得,现场的救护车呼啸往来,抢险人员步履匆匆地冲进现场。列车车厢七倒八歪躺在路基下,抬出来的已经死去的人,身上盖着从车厢里揪出来的被子,白花花躺了一大片。更多的乘客,成群结队,或蓬头垢面,或一瘸一拐,从事发地附近的村庄里走出来,都是一脸疲惫、茫然。
事后官方通报,2008年4月28日4时38分,由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列车因严重超速脱轨,与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列车相撞,共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
7年后的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这起事故早已沉入了记忆深处。但于我而言,这些记忆的碎片每每拼凑起来,仍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