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11年,期待能够站起来
绝望时曾瞒着家人捐献遗体,圆梦行动让男孩重拾信心
2015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专门针对王福军病情进行仔细研究。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济宁圣华驾校工作人员将王福军从家中送到医院。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1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将原本活蹦乱跳的王福军硬生生“按”到病床上。胸部以下没有知觉、全身只有两根手指有活动能力的他,11年来几乎没有走出过家门。继母的精心照料和无私的关爱,成为24岁的王福军唯一活下去的动力。得知本报万期圆梦征集梦想后,王福军鼓起勇气向本报求助。10月14日,本报进行了报道,得知王福军的情况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组织专家会诊、济宁圣华驾校派出专车提供交通便利,一场爱心的传递帮助王福军圆了深埋心底11年的梦。
本报记者 姬生辉 康宇 
  11年瘫痪在床
男孩写来求助信

  10月初,本报发起了“万期圆梦行动”。13日上午收到了一位名叫“彩虹男”的网友发来的求助信。“我叫王福军,2004年秋天刚度过13岁生日,上天给我开了一个玩笑。”24岁的王福军坦言,11年来,自己是一天天数着日子度过的,“今天是第4006天,我几乎都要绝望了。”
  王福军出生在曲阜市息陬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童年幸福而快乐。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2004年10月17日,一场灾难毫无征兆地袭来。“那时正坐在初中一年级的教室上英语课,突然感觉左手小拇指一阵麻木。”预感到身体不适的王福军跑出校园大门不到100米,竟然失去知觉,“全身好像触电般麻木,一碰就钻心地疼。”王福军被邻居和闻讯赶来的父母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确诊为颈椎脊髓血管瘤。多年来,家人四处求医,带着年幼的他几乎跑遍省城的各大医院、寻遍各种偏方,但康复的进程却在“胸部以下无知觉,只有右手两根手指有活动能力”中停滞。
  “我不想每天活着只是可以呼吸,才24岁的我,青春和身体已经被病魔囚禁得太久太久了。每天只能呆在家里十几平方的空间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相比身体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更加难以承受。我不想这样在家度过一辈子,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梦想,也不愿意只能依靠父母照顾,更不想以后父母不在了拖累社会。”这段平实的文字,道出的是王福军深埋在心底11年的痛楚和无奈。
  “求求你们,帮帮我。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来信中,王福军希望能找到一家权威医院,确定一下自己有没有康复的可能。“如果能够康复是最好的结果,即使没有康复的希望,悬在心头的石头也算落地了。”
悄悄捐献遗体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14日上午,当记者走进曲阜高铁站旁的一处农家小院时,见到的是一个爱说爱笑的阳光大男孩。坐在轮椅上的王福军热情地与记者聊天,电脑音响中飘出的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清亮歌曲。“尽管生活艰辛,但大多数时间我还是一样的开朗。”王福军笑着说,即使十个手指只有两个能动,但他依然能敲击桌面跟随音乐的节拍。
  “在我3岁时,母亲意外去世了,8岁那年,妈妈来到我们家。”王福军口中的妈妈,是他的继母毛长华。儿子生病后,相对满面愁容的丈夫,毛长华始终态度坚定:不管多苦多难,一定要为孩子治病。治病需要钱,毛长华坚持让丈夫王贵民到外地打工,自己则独自挑起带儿子四处治病的重担。
  2014年开始,王福军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全身80%的部位没有痛觉、触觉,双手双脚已经肌肉萎缩变形。他瞒着家人,偷偷在网上报名向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当工作人员带着协议书来到家中时,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毛长华坚决不同意。“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能把你照顾好,为啥考虑那些事?”在王福军的记忆中,这是母亲第一次掉眼泪。那次,王福军第一次没有听妈妈的话,在《遗体捐献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爱心力量涌来
助坚强男孩圆梦

  15日,本报报道继母毛长华11年如一日照顾儿子的事迹后,众多社会爱心力量纷纷涌来,很多读者致电询问王福军的近况,并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表示,愿组织最强的专家队伍为王福军会诊,济宁圣华驾校也表示将主动安排专车,为王福军的治疗提供便利。
  16日下午2点,济宁圣华驾校的爱心专车准时来到王福军家,王福军和毛长华早早地等在了大门口。“得病这么多年了,自己在网上也跟很多病友讨论过,但是大家说法太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王福军难掩兴奋之情,“现在医学技术这么发达,我就想知道,我到底有没有救,能不能站起来。”下午3点30分,王福军抵达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候在门诊大厅的护士用轮椅将他推到了病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闫中瑞、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长地、脊柱外科主任医师邢宝华对他进行了会诊。
  由于下肢瘫痪,王福军双脚呈现不健康的黑紫色,小腿皮肤也因供血不足出现局部坏死。一点点触碰下肢,闫中瑞医生仔细查看反应,同时询问王福军的感受。“因患病瘫痪时间太长,想要重新站起来的可能性极小,目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康复治疗。”闫中瑞着重提出,通过康复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腿部肌肉萎缩。由于相隔11年,很多过去拍的X光片、病历都无从寻找,“我们只能了解大致病情,如果能找到以前治疗的病历,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病情。”
  通过专家的诊断意见,王福军坦言,自己对病情有了更清晰、全面的了解,“即使恢复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还是打算在医院做康复训练。”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王福军有信心,他们也将提供最大的治疗便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