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与晚报结缘
2015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 任广彬

  说起来惭愧,作为山东人,我与晚报相识却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
  18年前,我即将从北京钢铁学校毕业的那年,学校让我主编校刊毕业号。稿件很快就组织好了,但版式设计几经修改,难遂人意,眼看要到了付印日期,我心急如焚、坐立不安。这时,刚从家乡回来的老乡随手递给我一份晚报,笑着说:“看看对你是否有帮助?”看着这份内容丰富、版面简洁大气,散发着浓郁家乡气息的报纸,我眼前一亮,心中阴霾一扫而光。我参照晚报版式设计的那期毕业校刊一经面世,好评如潮,学校不得不加印,连校长都赞不绝口,这是他几十年来看到的最美的一期校刊。这一切要归功于晚报。
  与晚报真正结缘是在我参加工作后。毕业后,我进入济宁一家机械厂。漂泊的生活让我想起了那位相见恨晚的朋友——齐鲁晚报。单位附近的报刊亭,最抢手的要数晚报了,稍微出手慢了,就会无功而返。不论晚报几点出报,不论刮风下雨,只要下班铃声一响,我都会百米冲刺般去买晚报,先一睹为快再到食堂吃饭。为了第一时间买到晚报,我曾多次借故请假或偷偷溜出单位,为此没少挨车间主任少点名批评。再后来,我自费订阅了晚报。
  在众多栏目中,我最喜欢看的是副刊“青未了”和球评“沙眼看球”。喜欢看“青未了”是因为我平时喜欢写点东西,希望从中汲取营养,提高写作水平。喜欢看“沙眼看球”不仅因为我喜欢足球,更主要是喜欢沙元森老师独道的球评写作风格,笔锋犀利,一针见血,诗一般飘逸的语言,把一场普通的球赛写得像武林一样刀光剑影,荡气回肠。
  晚报读的多了,心里就涌起投稿的冲动。2010年,我接连向晚报“世风眉批”栏目投出几篇小文,但都石沉大海。当我心灰意冷时,意外收到编辑“稿件要适合,写稿要规范”的回复。终于,我投寄的第五篇短评《闹心的公交》得以发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在“世风眉批”栏目发表了9篇短文。连千里之外的同学都读到了我的短评。
  晚报是我的启蒙老师,在她的指引下,我的文章才能在全国各地报刊“遍地开花”。感谢晚报,18年来一路有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