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设立特困家庭救助基金
2015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22日讯(通讯员 王振东 李海涛 记者 杜雅楠) 22日,滨州市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滨州市民政局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了基本民生保障网。下一步,民政局将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民生权益为目标,打造“阳光救助”,进一步提升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为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滨州市民政局推动建立体系健全、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框架。今年6月,已初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及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内容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社会救助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全市91个乡镇(街道)同时设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窗口,专人负责受理和转办工作,保障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探索建立大救助工作机制,建立覆盖所有相关困难家庭基本信息数据库。目前,无棣、博兴、邹平等3个县已建成大救助信息平台,年底前各县区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水平明显提升,截至9月底,全市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4.2万人,城市、农村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470元和285元。今年以来,累计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1.08万人次。今年1-8月,全市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597万元,资助参保和直接救助困难群众15.9万人次。
  下一步,滨州市仍将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民生权益为目标,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将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建立统一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并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方面,滨州市将为困难群众求助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建立“大救助”工作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