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到行医,救子到助人
聊城“最美妈妈”治了脑瘫儿子,又救助百余残障儿童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8日下午2点,在阳谷县第二实验小学,侯立霞送两个儿子去上课。
     她是一对双胞胎脑瘫患儿的母亲,在查出孩子患有脑瘫之初,她力排众议,放弃当教师的机会,举债四十多万,辗转聊城、济南、北京、郑州等多地,带着孩子寻医救治。
  求医未果,无奈之下她自学推拿按摩技法展开“自医”,孩子竟然逐渐康复。此后,她用自学的“医术”免费治疗了其他患儿。4年来,她已救治了百余残障儿童。
  她,就是侯立霞,聊城市阳谷县七级镇七二村一位普通村民。

  文/片 本报记者 孟凡萧              
求医
辗转多地,七年举债四十万
  3月18日上午,在侯立霞创办的阳谷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她为记者讲述了从求医到行医的转变。
  2002年8月30日,侯立霞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但两个孩子生下来就不会哭叫,不会吮吸,放在重症监护室的温箱里监护了一个月,才勉强保住了命。
  两个孩子一岁半时,仍然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坐也不能站,翻身也得借助外力。经医院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震惊了:两个孩子是先天性脑瘫!这意味着两个孩子永远都要躺在床上了。
  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全家人一致的意见是“放弃”。因为给孩子治疗几乎是一个无底洞,需要大量费用,并且很难有结果。
  然而每听到孩子叫“妈妈”,侯立霞都心如刀绞,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给孩子看病。
  此后的七年间,她一直奔波于聊城、济南、北京、郑州等地给孩子看病。这期间,她背着两个儿子走得两腿浮肿;她租过几平方米的地下室住;到菜市场捡过菜叶充饥;到拆迁工地去砸过水泥中每斤可卖8毛钱的钢筋……烈日炎炎,晒得头发晕,她不觉苦,不觉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孩子! 
  为了多赚钱,原本在粮所上班的丈夫徐长海,也辞了职去开车运建材。但这个小家庭仍然背上了40多万元的外债,糟糕的是,孩子的病仍没有好转。

自医
学大夫给孩子做康复,奇迹出现
  2009年4月,从洛阳回家后,背负着40多万元债务的侯立霞,再也筹不出钱给孩子治病了。无奈之下,她开始尝试“自医”孩子。
  白天她学着大夫的样子给孩子做康复,晚上在孩子睡觉之后就挑灯夜读,查阅相关书籍。有不懂的就向之前给孩子治疗的专家打电话咨询。慢慢的她对治疗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给两个孩子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她每天的坚持治疗下,奇迹出现了,两个孩子慢慢有了好转!一个能够独立行走十几步,一个不但能走路,而且能上下楼梯了。孩子的“进步”给侯立霞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和信心。 
  伴随着孩子的康复,侯立霞能治疗脑瘫的消息也传开了。慢慢的,有人找她给孩子治疗。“我有两个脑瘫儿子,能体会脑瘫患儿母亲的痛处,就帮他们做一些免费的治疗。”
  随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10月,她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从早7点到晚上7点,除掉中午吃饭,每天工作要在十个小时以上,一天下来,她常常累得腰酸腿疼、汗湿衣衫,晚上还要给自己的孩子治疗。”徐长海说,从开始到现在,康复中心共接收了100多个孩子。

行医
每年亏损10多万,仍坚持救治残障儿童
  18日,记者来到侯立霞的家中,这是花600元钱租来的几间平房,里面连个衣柜也没有,所有的衣物都放在纸箱中。整个屋里最值钱的东西是冰箱,是亲戚淘汰了送给他们的。
  “现在康复中心虽说有政府补贴,但是远远不够用,每年都要亏空10万多元,都得我挣钱往里边搭。真不想让她干了。”徐长海说,办康复中心是侯立霞的坚持,他并不支持。“因为我们现在还有20多万元的外债,这边还在赔着钱,真的很难干。”
  而侯立霞说,“我天生就是为残障孩子服务的,因为有相同的经历,看到有残疾的孩子就想着帮忙,要是不帮我心里就会难过。看到孩子有一点进步,就会激动地落泪。”
  “其实就是这样,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希望。”侯立霞告诉记者,目前康复中心还能维持,但她很希望有爱心企业可以帮她运转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