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转型,中国人从德国人身上学到什么?
一周时间,就学怎么拧螺丝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自去年以来,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频频发力,李克强总理在其任内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并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这对习惯了靠批量生产国三标准柴油重卡“野蛮”扩张的重卡企业来说,转型挑战迫在眉睫,抢占利润率更高的高端市场以及出口市场成为重卡企业的必修课。
  作为一出生就被国际巨头重重包围的国产汽车业,在市场上生存都成问题,因此在高端产品领域寻求合作成为众多车企的选择。
  以我省龙头中国重汽为例,2009年与德国曼公司启动全面战略合作,到去年年初首辆代表重汽最高技术水平的SITRAK重卡下线,中国重汽已建成曼发动机、车桥、驾驶室生产线和整车装配线,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目前豪沃T系列部分产品已运行20多万公里,全年订单超过3000辆,不但曼专家认可,用户也给出了正面评价。这无疑是中国高端重卡市场的福音。
  从应用高端重卡的物流市场来看,目前国内物流行业正由原来的散货运输模式转型为定点、定时、定线物流,部分物流企业与国外同类公司相比硬件级别、规模一点不小,这些企业的升级换代让以牵引车为主的公路运输车升级成为必然,一辆高端重卡可以卖到80万,国产高端重卡取代进口车已成趋势。
  然而,重汽这一成绩的取得却实为不易。记者了解到,合作前三年,中国重汽先后向德国曼公司派遣了12批总计220人次的学习团队,曼公司则先后向中国派遣了20批技术质量管理团队。其中几批工人到曼公司生产线培训时,第一周什么都没干,德方就教你怎么拧螺丝。“曼公司给我最大感受就是质量控制更加流程化,精度和标准体现了国际水平。”中国重汽质量部副部长王福文表示,没有通过同曼的交流,原来就仅仅满足于技术要求层面,而交流后理解透就会把活干到位。“比如为什么要把螺丝拧紧?为什么要涂专用的防松胶?像一些产品原本推出周期是半年或一年,现在可能要按步骤打磨3年才能量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