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空就去走访,帮贫困生“搭桥”
7年来,栖霞教师伉俪共为20多个孩子联系到了资助人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9日讯(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李静) 除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外,栖霞的隋彩萍夫妇还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走访落实贫困学生的情况,多方联系资助人延续孩子们的求学梦。7年来,隋彩萍夫妇已记不清走过了多少乡镇,先后联系了扬帆助学服务队、鼎丰助学服务队等,帮20多个贫困孩子找到了长期资助人。
  37岁的隋彩萍任教于栖霞市官道镇中心小学。身为班主任的她从2007年开始关注贫困学生,课余时间经常找同学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遇上家庭特别贫困的孩子,在节假日她还会和丈夫一起下乡走访、落实情况,及时为孩子们牵线,帮他们圆“上学梦”。
  这个孩子学习上有欠缺,那个孩子家里困难交不起生活费,还有的孩子天天穿同一件衣服,这些细节隋彩萍都看在眼里。先是在自己班级走访落实,随后扩大到整个学校。没多久,在栖霞市观里镇中心小学当老师的丈夫李勇也被拉了进来,夫妻俩合力为孩子们奔走。
  2011年,隋彩萍加入栖霞志愿者协会后,经常帮忙整理贫困学生的资料,周末组织志愿者下乡走访,最远的时候一天驾车跑了200多公里路。
  为及时给孩子们找到合适的资助人,隋彩萍还利用业余时间电话咨询贫困学生的班主任、家长等落实情况,再将资料发给各助学团队,为孩子们寻求更广泛的帮助。
  去年3月,和扬帆助学服务队的义工“接上头”后,她和丈夫又忙着筹划活动,帮更多贫困孩子实现上学梦。去年冬天,隋彩萍和丈夫也没闲着,联系鼎丰助学服务队为官道镇的困难幼儿、中小学生送去温暖。60多个孩子有了新的棉衣、棉鞋和爱心手套。
  靠着这样的“笨”办法,先后联系扬帆助学服务队、鼎丰助学服务队等,这对夫妻为20多个孩子找到了长期资助人。
  “我们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我们可以付出时间和精力。”隋彩萍说,不仅丈夫被拉来做公益,9岁的女儿也没落下。一家三口一起下乡看望贫困学生时,女儿还会带上学习用品、玩具和零食送给小伙伴。
  收到资助人送来的助学款,隋彩萍总会在第一时间交到贫困学生手中。(受访者供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