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引各方关注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本报多次对烟台非法集资案进行报道,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很多商业银行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收藏转发了此次报道的微信信息,并且将报纸收藏了起来。“等市民来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让他们好好关注一下这类事件的始末,让这种非法集资的危害为市民所了解。”而记者走到以前的发传单“重灾区”沃尔玛、振华等商超门口处,也已经没有了工作人员发放传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市民选择民间理财的原因便是其销售的理财产品宣称保本、保收益,而银行自己销售的产品大多都宣称不保本、也不保收益。“现在有相关的规定,在销售理财产品的同时,必须跟市民说两句话,这种产品不保本、不保收益;理财产品购买有风险,非存款产品。”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金业务部负责人赵经理说。
  此外,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虽然现在处于年初阶段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低,大多在5.5%到6%左右的样子,但是再过一段时间,银行资金面紧张的时候,预期年化收益率就会提高到6.5%左右。 本报记者 姜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