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精神家园去哪儿了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强

  朋友圈里有人转了篇名为《有信仰与无信仰家族200年对比》的文章,以爱德华兹家族与马克·尤克斯家族的对比得出一条结论:信念与爱是连接生命能量的通路。
  目下,国人似乎缺失的正是这种信念与爱。精神家园的荒芜让国人做起事来肆无忌惮,好像这世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赵大叔说:“这个世界太疯狂。”全民向“钱”看,只要与孔方兄搭边,使尽千般手段也要将其握在手中。于是也便有了种种浮世绘,拿民族大义来讨巧,造出种种雷人的变化自然不在话下。慢慢的,国人们也在这精神鸦片中麻醉了,当然便世风日下了。
  于这个层面上来看待纪录片《胶东烽火》,其带给我们的视野和思考是不言而喻的。百年来中国人民抗争外侮的历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近代国人构筑精神家园的史诗。胶东地区的革命烽火自然成了那个风起云涌、激情燃烧年代的一部分。坚定的信念与爱国救国梦想构建起无数中国人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使得那个时代的国人坚毅、果敢、顽强、有信念、有信仰。这种力量也使星星之火,代代相传。
  我们的传统文化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尝在网间见有人对此颇有微词,在他们眼中看来现下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一文不值,然倘若连最基本的修身都做不到,又何谈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呢?
  当下的国人也正经历着精神沙漠,似乎我们也摆脱不了“信仰”缺失的魔咒。但是我们有绵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近代反抗外侮可歌可泣的精神史诗,它们的核心价值体系便是我们中国人坚定不移的信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是我们普世爱的价值观的体现。
  我们从“修身”做起,终会构筑起强大的精神家园。唤醒的力量在你我的手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