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工人到全国劳模
赵峰:打理“洋设备”的能手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冬梅 甘倩茹 本报通讯员 鲁大鹏

  “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峰,是辰龙集团机床事业部鲁南机床有限公司精大稀设备组维修工,1993年被评聘为国家技师,1997被评为高级技师。从普通工人到“打理洋设备”的技术能手,19年的平凡工作中,为国家、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70万元,20余项技术成果。今年,他被评为“最美滕州人”。
  推选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用辛勤汗水换来20余项技术成果,为国家、为企业创造效益670万元。他在一次次创新中令外国专家啧啧称赞,同时也实现了由滕州制造到滕州创造的华丽转变。
  颁奖辞

《卜算子·礼赞赵峰》
平凡技术工,钻研勇登攀。
自主创新领群贤,奋做带头雁。
荣登大会堂,为国谏真言。
中国创造凌云志,岁岁谋新篇!
“洋专家”的不屑,刺激他成了技术能手
  1986年6月,从技校毕业的赵峰怀着满腔的工作热情走进了鲁南机床厂的大门成为一名工人,发生在厂里的一件事深深地印在赵峰的脑海里。1987年厂里一台德国数控镗铣加工中心出现了故障,国内修不了,只有花每小时2000元费用请德国专家来修,一次维修就被外国人拿走2万多人民币,那时一个人辛辛苦苦干一年还领不到500元,赵峰十分心疼,并试着向专家请教维修方法,外国专家耸耸肩,不屑一顾,意思就是说“无可奉告,就算告诉你,你也不懂。”
  鄙视和嘲笑深深刺痛了年轻的赵峰。强烈的责任感使赵峰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先进的维修技术。从此,赵峰一门心思扑到了他热爱的机床上。他自已到市场上买来一些电子元件,动手做试验,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使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有时为了一条理论,常常苦学到深夜,忘记吃饭和睡觉,家人一觉醒来,发现他还在学习,便劝他休息,他说:“还有一点就完,你们睡吧。”谁知这一干已经是天色大亮了。他虚心请教,向20多名师傅学习,博采众长,很快成为调试、操作、维修机床的一把好手,博得了全厂“技术能手”的美名。
一直坚持自学,技术能手变身“技术控”
  为了完成厂里交给的任务,掌握一些现代化数控机床知识和维修技术,他在工资较低的情况下,坚持常年订阅技术杂志,从中吸取精华。他尽量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经常参加各种数控机床原理和维修的培训,并自学了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的全部课程,达到大学专科的文化程度。他利用各种机会向全国各大机床厂家的同行们学习先进经验,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认识能力。
  刻苦的努力,使他在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并在安装调试进口设备中得到了检验和锻炼。近两年来,先后参与安装、调试了20多台精大稀设备,解决了设备重大技术难题40多次,使厂数控机床利用率达99%。有一次,一台进口加工中心在生产过程中,突然整个数控系统的内部数据丢失,系统出现“死机”,厂方派来的服务人员也没有解决问题。赵峰知道,加工中心的数控系统内部由机器码构成的门电路,十分复杂,并与伺服驱动、液压控制、机械传动连成一体,每种功能都是一个复合型的小系统,专业化水平之高是用户无法掌握的。系统内数据排列纷繁,有的一个参数竟包涵着6000多条命令,他只能逐一对照,哪个数据应保留,哪个数据要一一修改,哪个数据要输入,一段段演示,一步步核对,一层层梳理,然后再整体输送。经过三四天的艰苦工作,系统丢失的数据终于失而复得,数控系统数据安全恢复,机器正常工作。
拿奖拿到“手软”,2012年当选十八大代表
  在过去的几年中,赵峰以正确的工作方法、科学的工作态度,为厂里解决关键设备中的疑难故障200多次,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德国钻铣加工中心改造获厂技术革新一等奖;东德导轨磨床改造获厂技术革新一等奖;NC-630加工中心光栅测量系统的改造,获厂设备技术革新奖等。安装、调试进口设备40余台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效益670多万元。
  1990年至今先后被评为技术革新能手,勇于革新型的劳动模范;被省机械系统评为山东省优秀技师;被枣庄市评为技术能手、鲁机劳动模范、十杰青年。2001年获枣庄市技术能手称号;2003年获得“振兴枣庄立功奖章”;2002年获山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十佳能手;2003年获全国机械工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个人;2004年4月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4年7月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赵峰登上了又一个人生之巅,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真正实现了由中技工到首席技师、由维修工到设计师、由普通工人到全国劳模的不断蜕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