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夫妻档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小阳台成了夫妻俩的“艺术工作室。”
  红丽用电钻小心打磨贝壳的造型。
  两人忙了一天,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听儿子弹琴。
  夫妻俩制作的手工木梳很有艺术气息。
  为了不影响邻居的正常生活,大胜用手工锯切割木梳。
     一对年轻夫妻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分离,两人为了不再分离,想在一起创业。一个偶然的机缘,一把小小的梳子让夫妻俩珠联璧合梦想成真,丈夫加工木梳,妻子用贝壳在梳子上进行艺术加工。目前,夫妻俩制作的梳子走上了私人定制的路。
  李红丽曾在济南一公司从事了10年的玩具设计,有孩子后她辞去了工作。丈夫李大胜长期在外地工作,两人聚少离多。他们渴望有一份既能让两人天天在一起,又可以挣钱养家的工作。
  2013年,俩人逛街时路过一家木梳专卖店,让他们萌生了手工制作梳子的念头。红丽在网上看到一把300年前镶嵌贝壳的梳子,也有了试一试的想法
  说干就干,大胜精于机械操作,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些紫檀木的边角料,开始手工制作成木梳和饰品。红丽在网上淘来了世界各地的贝壳,精心设计后,将各种颜色的贝壳镶嵌在梳子上。一把贝壳镶嵌木梳看似简单,从最初的设计、选料到最后的镶嵌、抛光,至少要十几道工序。一把手工梳子往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好。
  自从去年四月份两人开始制作木梳以来,大胜辞掉了工作,专心磨制木梳。他们忙碌了一年,没有卖出一把梳子,红丽兼职给杂志社画漫画的稿费成了家庭的唯一收入。夫妻俩制作梳子的工作室就在阳台上,为节省钱,两人舍不得开空调,在四十多摄氏度的阳台上制作木梳。
  他们的儿子喜欢弹钢琴,也很有天赋。夫妻俩咬了咬牙,为孩子买了一架二手钢琴。平时孩子学琴每周要花费500块钱,为了孩子学琴和购买制作梳子的原料,夫妻俩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仿佛冥冥之中的奇妙安排,今年4月份,他们卖出了第一把梳子。当时一个朋友将两人制作的梳子照片放到微信上,被深圳的一名女士看到,并以1000元的价格收藏。从此,他们的作品,不单是梳子,还有饰品,都开始供不应求。目前,他们采用私人定制的方式,根据每个客户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产品。
  对红丽来说,每一把木梳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有时真舍不得出手,最让她高兴的是夫妻俩终于找到了共同的事业,能天天在一起了。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