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棵古树名木,最老的1300岁
除崔寨和回河外,其他乡镇均有分布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帮助八路军击退日寇的功德榆。
  树龄1300年的最老古树。
     从去年开始,济阳县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局对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工作。调查发现,济阳县共有18棵古树名木,千年古树1棵,树龄1300岁;百年古树17棵,以国槐居多。

  文/本报记者 梁越
  通讯员 江亮
片/张新春         

300年以上古树有3棵
  “调查结果显示,济阳县共有18棵古树名木。”济阳县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局园林绿化科科长张新春说,为了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他们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统计,并建立完善古树名木档案。
  何谓古树名木?据了解,古树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
  目前,济阳县共有古树名木18棵,千年古树1棵,300至1000年的有2棵,300年以下的有15棵。
  从地域分布看,新市镇的古树名木最多,拥有5棵古树名木,其中一棵树龄达到600年,除崔寨和回河两个乡镇没有古树名木外,其他乡镇均有分布。
18棵古树以国槐居多
  据济阳县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局古树名木统计名册显示,18棵古树名木大多分布在原寺庙遗址周围,坐落在住户院里,并且多是国槐。
  “国槐对土壤、生活环境等因素的要求不高,所以分布广泛。”张新春说,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棵,生长在济阳镇学堂巷28号,外貌雄奇壮观,给人一种历经沧桑、老态龙钟而又高大壮伟的美感。
  据了解,树龄在300至1000年的古树有2棵,分别位于曲堤镇西街村和新市镇李坊村,树龄分别为900年和600年。在剩余的15棵古树名木中,树龄大多在120年至200年之间,其中又以150年居多。
“绿色古董”史料价值大
  这些古树名木不仅具有园林绿化价值,也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同时对研究千百年来的气候、水土、空气等自然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此,济阳县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局加强了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工作。
  古树在某一环境下生长了千百年,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清理在其周围修建的房屋,避免挖土架设电线,倾倒废土垃圾及污水是至关重要的保护举措。“减少人为活动对原有光照、水分、土壤等现状的改变,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张新春说。
  此外,园林部门因地制宜管理古树,对部分古树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松土,冬季进行深翻,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对树木根基水土流失地域用种植土填埋,厚度40厘米以上,以树根全部埋入土中为准。
  据悉,对生长衰弱、濒临死亡的树木加强复壮工作。当树冠外围枝条衰老干枯时,采用回缩修剪,截去枯枝进行更新。修剪后加强肥水管理,勤施氮肥,促发新枝,组成茂盛的树冠。
  针对已经枯死、根深不易倒伏的古树桩,可适当整形修饰后以观姿态,也可在旁植藤类,使之缠绕于上,组成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桩景来丰富景观。
千年老国槐 退却日本兵
  位于济阳街道办事处学堂巷28号陈光河家中的国槐,树龄已达1300年,当之无愧成为济阳县最老古树。古树树高9米,尚未发芽,胸围415厘米,基径143厘米,地表基径为449厘米。树冠呈扁圆形,冠高5米,最长枝干向东伸展为5米,最短枝干伸向东南方,长3米。树干微微弯曲,上部完好,下部已出现枯残。
  “古树曾救过很多人。”相关负责人说,抗战时期,日本人到处侵略,当抵达济阳县城时,周围的村民无处可去便集中跑到古树下,并在古树上挂满鞭炮,希望能够庇佑大家逃过此劫。当日本人见了古树后,认为其充满灵气,在参拜后离开,古树底下的村民因此保住了性命。
  从此之后,村民便一直将此树尊崇为“神树”,逢年过节或者家人身患疾病时,都会带着贡品到此进行参拜,以此取得神灵的庇佑。如今,虽然有些树枝因时间太久而断落,部分老人依然对其很敬重。
  “为了继续让古树生长,陈光河20年前盖房子时已经预留出宽2米的空间。”相关负责人说,这株古树不会因为房屋建筑而影响生长。 

一声惊雷响 枣树解饥荒
  位于曲堤镇潘家村潘其鹏家中的枣树,树龄已有150年,又名长寿树。传说该树在大灾之年突降农户家,解决村民饥荒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将村民赶到树前想要烧死他们,但大火烧到树旁便奇迹般熄灭了,拯救了村民的性命。
  据测量,该树高4.5米,干高2.8米,树皮呈灰褐色,树干略弯曲。胸径33厘米,基径34厘米,地表围径102厘米。树冠如伞形,相当茂盛。干顶部分三大主枝,分别伸向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
  “其中,南枝基径19厘米,长1.5米。”相关负责人说,该树又分两枝,一枝基径10厘米,向东南倾斜,呈50度角;另一枝基径8厘米,向西南倾斜,呈50度角。东北枝基径15厘米,长1.3米,呈70度角;西北枝基径13厘米,长1.1米,呈60度角。整树东西长10米,南北长12米。
  枣树陪伴着主人及村民走过一年又一年,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在大灾之年,当地百姓饱受饥苦。“当地树叶树皮都吃光了,没别的可吃。”相关负责人说,一声惊雷,一夜之间,在一家农户院子里长出一棵枣树。枣树上挂满了枣子,枣子脆甜可口,百姓用枣子充饥,渡过了难关。

榆钱摘不尽 抗战有功德
  树龄为150年的榆树位于济阳县新市镇李坊村道路北侧,主人刘家禄。该树树下有野草,树高冠大,像村里的标志塔、引航灯。因抗日战争时期树上大量的榆钱采摘不尽,帮助一队八路军走出困境击退日寇,被当地村民尊为“功德榆”。
  据测量,该树高12米,干高7米,基径0.62米,基部围径1.95米,主干浑圆。树干东北部距地面0.3米处,有一高0.4米、宽0.2米的卵形凹入,树皮灰黄色,呈不规则的条状片裂缝,在树高3.0米处开始向东弯曲。
  “树干顶部分两大主枝,分别向南、向西。”相关负责人说,其中,南主枝基径30厘米,长1.5米,与地面呈40度角向东延伸,似是迎宾。据说,该榆树为“文革”时期红卫兵所砍,整个树冠呈半伞形,东西6米,南北4米,向东倾斜。远观如泰山迎客松一般,甚是壮观。
  此外,功德榆是济阳县罕见的高大落叶乔木,树干直立,树枝开展,树冠近球形,树皮粗糙苍老,不规则开裂。早春先叶后花,长满翅果,也就是榆钱。喜光喜旱,生长快寿命长,村中小榆树病虫害较多,尤其是榆毒蛾病虫害,“然而,这株功德榆从不招病虫害。”相关负责人说。

皂荚树下避雨,衣服变干净
  一棵树龄为250年的皂荚树位于济阳县垛石镇北辛村陈光河家中,院落地势平整,排水良好,土质肥沃。整个院中无其他植物,树下光秃,树冠大,形成良好的遮阴效果。
  据了解,该树高9米,干高2米,树皮光滑。胸径71厘米,胸围214厘米。直立,树冠如伞,基径75厘米,基部围径235厘米,干高2米处有四分支,分别向南、东北、北和正上方伸展。 
  “皂荚树结的荚果可为医药、食品、化妆品等提供原料。”张新春说,皂荚树4到5月份开花,10月份荚果成熟。此树历经沧桑,在阳光的照射下,10余米的树冠上皂荚果晶莹剔透,枝条硕果累累,大大小小犹如镰刀弯月。“这棵树比较神奇,虽然已有250年树龄,现在依然茂盛。”
  张新春介绍,传说古时候当地村民衣服脏了又洗不干净,人们一直为此苦恼。有一天一名进京赶考的文人路过此地,正逢天降大雨,文人只好在此树下避雨,衣服也淋湿了。雨过天晴,此人从树下走过,衣服却焕然一新。当地百姓围观该男子,闻到一股幽香,于是取荚果洗衣,衣服便洗得干干净净。因此,当地人称此树为“百姓的树”,直到后来用荚果发明了肥皂,此树便取名为皂荚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