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访智利前总统、亚太地区特命全权大使爱德华多·弗雷
人们和谐相处,当今共同追求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弗雷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马辉 汪泷

  应完美中国和弗雷基金会之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智利前总统、亚太地区特命全权大使爱德华多·弗雷又一次来到了中国,而他这一次的行程上专门安排了孔子故里——曲阜。23日,在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本报记者专访了弗雷,和他聊起孔子和儒家思想。 
“仁”思想智利民众也认同
  “很高兴首次来到曲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孔子从这里诞生,儒家文化从这里发源。”弗雷告诉记者,很重要一点,透过三孔,看到了中国历史传承的完整性,经过2500年的延续,三孔作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至今保存的非常完好,让世人来到曲阜,不仅能够感受中国古老建筑的绝佳技艺,还能与2500年前的孔子作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这种感受是非常独特的。 
  弗雷说,来到中国,他对北京、曲阜等许多的城市印象非常深刻,那种原汁原味的古老风貌,应该延续下去。曲阜是东方圣城,是孔子的故里,非常美丽和安静,希望能够保持下去。 
  “尤其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人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而这些智慧恰恰仍是具有建设性的。”弗雷认为,反而言之,很多国家没有那么长的历史,他们只能立足当下,审视现在和未来。以智利为例,缺乏对历史的反思和回望,这一点应该向中国学习,在发展中去汲取历史的经验。毕竟,建设未来的社会,传承历史很重要。不仅是在政治的领域,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领导人也都应更加看重历史。 
  弗雷对记者说,在智利,当地民众很认同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不仅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对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孔子倡导“仁”,换句话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这也是智利各个民族之间的共同追求。 
  弗雷强调,智利向来尊重个体,追求个体的尊严,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这恰恰也符合儒家文化中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例如在智利,很多的公共事务都要征求民众的意见,从这个方面就体现了人权的公平、平等。
孔子学院拉美中心落户智利
  今年在智利刚刚成立的孔子学院拉美中心,作为名誉院长的弗雷为该中心揭牌。
  弗雷说,孔子学院是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旨在向海外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进行文化交流,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正规、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弗雷历数起中智之间的文化交往:成立于1952年10月1日的智利中国文化协会,是拉丁美洲最早建立的对华民间友好组织。18年后的1970年,智利同中国建交,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上世纪90年代,智中双方在彼此的大学间建立智力库,加强学者、专家之间的交流。2004年,智利将汉语首次纳入其外语课程,成为拉美地区第一个将汉语引入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 
  “拉丁美洲虽然与中国相距遥远,但也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弗雷说,随着近年来经贸往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经济、贸易领域之外,拉丁美洲更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要加深了解,能够对话与交流,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目前,14个拉美国家成立了31所孔子学院、10个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孔子课堂,汉语学习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弗雷介绍,目前,智中双方已经有超过50多个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高校展开了合作,互派学生进行游学和访问。不仅社会教学点不断成立,许多大学也相继开设汉语课程,有的大学甚至把汉语教学列入到学生的选修科目中,汉语教育时刻都在发展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