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散养户已转型,抱团搞养殖
合作社养牛,引来大企业签单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静

  牟平区的孙晓欣之前也是奶牛散养户,可如今,她的养殖场已有奶牛500多头,其中200多头是她自己的,其他的是合作伙伴的。原来,见散养行不通了,孙晓欣从2008年开始便找人合伙,开办起了今欣奶牛专业合作社。
  在孙晓欣的养殖场,奶牛统一安排吃草、统一挤奶、统一运动、统一打防疫针。奶牛吃草、运动、挤奶都有不同的场地,每头奶牛都有自己的“床”休息。奶牛吃的草都按照精细标准严格配置,甚至吃草时还要放点音乐。
  孙晓欣说,遭遇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他们五家养殖户合伙,开办起了合作社,购买设备,建专门场地。养殖场规模扩大了,牛奶质量也提高了,最后竟引来完达山乳业签订单。
  “与完达山合作,销售渠道稳定多了,现在我们一天至少生产3吨供给完达山。”孙晓欣领记者来到挤奶室,里面装满了挤奶设备,“全部靠设备挤奶,隔壁还有制冷罐,牛奶挤出来后,直接传到制冷罐,再通过管道输送到乳品厂的运输车罐中,全程都是密封,质量是有保证的。”
  “不算奶牛成本,现在整个合作社投入500多万,这钱一部分是大家凑起来的,一部分是银行贷款的,一部分是政府扶持的。”孙晓欣说,散养的资金、管理都跟不上,抱起团来才能更好地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