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毕业生的求职路:从心比天高到自我否定,再到重塑自信 |
面试十几次 终揽瓷器活 |
| |
- 2013年06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9日,潍坊招聘会现场,一名求职者正在填写应聘材料。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
|
本报见习记者 韩逸 本报记者 李楠楠 蒋慧晨
从非全球五百强不进,到只求留在济南,再到放弃坚持在烟台找到工作。这半年,烟台大学新闻系2009级毕业生崔金蕾的求职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心路历程也百转千回。 2月20日-3月1日◥ 心高气傲:一心要进五百强 2013年正月里,等不及在东北老家温暖的炕头上过完十五,烟台大学新闻系2009级学生崔金蕾(化名)就急匆匆赶到济南,踏上求职之路。 最初,崔金蕾心态很乐观:“当时还不知道赶上了传说中的最难就业季,啥也没准备,就敢往大公司投简历。”她把将来的工作地点选定济南。 上大三时,崔金蕾曾在济南一家纸媒实习,这段经历让她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媒体工作,她想做一名医药代表。“经常有机会出差,收入和工作量成正比,还可以认识很多医生朋友。”在崔金蕾眼中,最主要是性格适合:“大大咧咧,能说会道,爱和人打交道。” 于是,她的定位逐渐明确:“做医药代表,进五百强!”正月十一,崔金蕾来到一家世界五百强外资制药公司,参加人生中第一次面试。当时她对整个行业缺乏整体认识,也不了解对方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大区经理给我面试,聊了聊家庭状况和实习经历,让我谈自己优缺点。”崔金蕾回忆,这些环节发挥一般。“最后对方问我有没有想提问的,我说没有。后来反思应该适当关注企业人才培养计划,表现出自己想要成长的愿望。”
3月1日-3月31日◥ 屡屡受挫:二本毕业证“有些拿不出手” 第一次面试以失败告终。崔金蕾仍把目光投向五百强企业。在第二家企业,她顺利进入第二次面试,但还是止步于大区经理面试这一关。“二面让我回去背7套演示文稿,我就认真背了,不懂的也请教了朋友。这次和上一次不同,我准备得特别充分,也很用心。”分析原因,她感觉落选是因为学历吃了亏。“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名校毕业生。”崔金蕾说,一起参加面试的除了名校的,还有很多研究生,她的普通二本毕业证在一堆应聘者中“有些拿不出手。” 整个三月份,崔金蕾都在面试和等待结果中度过。“那段时间,家里已经不给生活费了。老妈说,家里给你找好了工作,你不愿意回来,就自己想办法挣钱。”在奶茶店打工的钱只够吃饭,崔金蕾就寄住在朋友家,平时就在街上闲逛,她不好意思呆在屋里,心里的压抑感越来越重。
4月1日-5月20日◥ 调整定位:不做“剩女”,目光转向小企业 毕业在即,同宿舍六姐妹大多定下去向。两人决定出国,雅思成绩过关,只等录取通知书;一人备战省考和事业编考试,已经有国家公务员面试经验打底儿;一人在当地媒体实习,期满通过考试就有转正机会。只剩下崔金蕾和另外一个姐妹,本来约好一起去济南。但是这个姐妹在家人的温柔攻势下渐渐动摇,打算回老家,三月份没投出一份简历。 只剩下崔金蕾一个人,没着没落。她开始分析自己屡屡受挫的原因。一段时间都被拒于五百强门外,冷静下来的崔金蕾想,面试发挥固然是应聘的重要因素,但选择与自身能力水平相适应的企业,更加重要。识时务者为俊杰,崔金蕾的预期目标开始放低。她把目光投向一切岗位:产品销售、文秘、制药公司实习生、翻译…… 5月初,她的坚持已完全松动:“只要留在济南就行。”但情况还是大同小异:“想要我的,我不想去;我想去的,不想要我。”校招、网投、朋友介绍,崔金蕾赶场一样参加各种面试。 5月21日至今◥ 金石为开:韩语硬功底“打败”竞争对手 纠结持续到5月末,毕业答辩来临。崔金蕾再没理由留在济南。“最喜欢的城市去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崔金蕾放弃了最后一点坚持,准备在烟台找份工作。 她采取“广撒网,深捞鱼”的求职战略,对一切招聘信息都格外留意。“一家韩资企业招韩语翻译,没抱太大希望,就投了简历。”崔金蕾是朝鲜族人,有过硬的韩语基础,之前她从没想过这也是找工作的砝码,但这一次,凭借流利的口语和熟练的翻译,以及十几次面试后攒出来的淡定,她轻松通过一面闯进笔试。共同参加笔试的7人中,不乏硕士毕业生,这让崔金蕾也感到了压力:“一个人一张桌子,一个半小时,行测题、分析题、汉译韩、韩译汉,一口气考下来。”最终她赢了,月薪3000多元。 看到崔金蕾成功入职,父母感到很欣慰。7月1日即将正式签约,崔金蕾对自己的现状十分满意。长达半年的求职路,终于走到终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