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繁荣
章丘有位进士叫李廷棨,清道光年间曾任直隶玉田知县;直隶玉田有位进士叫蒋庆第,清同治年间曾任章丘知县。二人年龄相差38岁,却在晚清官场上演绎了一段慧眼识才、知恩图报的佳话。 李廷棨,字戟门,号萼村,章丘埠村街道办事处西鹅庄人,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进士,先后任直隶新城、玉田、宛平知县,道光二十年授广州知府,翌年改任雷州知府,升湖北荆宜施道。道光二十四年调直隶霸昌道,又擢顺天府尹,以道员用。道光二十七年授直隶通永河道(今北京通州、永定河一带),二十九年卒于任。李廷棨为官廉洁勤勉,待人宽厚,勇于任事,颇有政绩,特别是他自奉极俭,日常饮食唯一碗小米饭而已,人称“小米李”。 蒋庆第,字秀萼,又字箸生,号杏坡。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历宰武城、潍县、汶上、博平、峄县、章丘,皆有政声。以军功赏戴花翎特用知府,改官内阁外中书”(《玉田县志》载)。 从以上文字中看出,李廷棨长蒋庆第38岁,李是如何有恩于蒋的呢? 《玉田县志》李廷棨传云:李廷棨廉政慈惠,治狱有蒲鞭示辱风。自奉极俭,恒饭稷,人称小米李。捐奉益书院膏火资,喜奖进士,类蒋大令、庆第其所识于总角时者也…… 又《玉田县志》蒋庆第传云:蒋庆第,字箸生……为文不蹈恒蹊。总角时受知于邑侯李,擢冠童子军。就是说将庆第还是少年时李廷棨就发现他是个人才。李廷棨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玉田知县,彼时蒋庆第十四岁,是位品学兼优之生。生活要求极俭的李廷棨捐出养廉银作为县学的膏火资,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李廷棨奖学金”来奖赏和鼓励学习优异的学生,少年时期的蒋庆第就是其中受益者。二人是否见过面史料中无记载,但少年时期的蒋庆第却深深地记住了有恩于自己的这位“父母官”,所以蒋庆第任李廷棨故里章丘知县后,虽恩师已故,但仍“乃厚恤其家,以报凡梓乡”。可见蒋庆第也是一位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 蒋庆第任章丘知县是同治六年(1867年),此时李廷棨已辞世十八年,他又是怎样报答恩师及其后人呢?《玉田县志》中略有记载:“章丘为前令李君故里,抵任时李已口化,乃厚恤其家,以报凡梓乡,义举皆慨然解囊”。实际上蒋庆第做的远不只这些,李廷棨墓前的石牌坊,就是蒋庆第做章丘知县时为恩师所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得从李廷棨的“六日京兆尹”说起。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李廷棨奉旨任顺天府尹,相当于现在北京市长,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上任仅有6天,即“卸府尹事,仍记名以道员用”。对于这场突变,现存资料中无任何文字说明,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李廷棨没有行贿权臣打通关节,即未入“穆门”(权臣穆彰阿)送礼,也未进“琦门”(权臣琦善)行贿,被人参了一本,不予擢升;一说是李廷棨患有白癜风,顺天府尹居天子阙下,位职显要,面上白斑有碍外交。总之,李廷棨只做了六天的“京兆尹”,后改任直隶通永河道,修河去了,最后卒于任上,死后葬于家乡西鹅庄南门外。 蒋庆第任章丘知县后,亲赴恩师坟前祭拜,见其坟前荒草凄凄,颇有悲凉之感,又对恩师“六日京兆尹”一事持同情之心,便将李廷棨的生前功绩上报朝廷,恳请圣上在墓前建牌坊加以旌表。此时已到同治年间,权臣穆彰阿、琦善均已失势,朝廷恩准,于是章丘知县蒋庆第拟楹联一副刻于牌坊之上:十年树木人何在,千里之官客未归。横批曰:京兆尹。此时离李廷棨辞世已过去二十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