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4点准时发车,整整17个年头,往返于相同的区间,行程80余万公里,可绕地球近22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怨声载道,只有默默奉献,市环卫局清运保洁一队驾驶员王贵生用勤劳和执着,坚守在环卫一线,献给邹城片片洁净。 1997年,王贵生从部队退伍后便成了一名垃圾清运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激昂的劳动者之歌,先后被授予“邹城市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市环卫行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无怨无悔,用劳动为城市添亮色 整座城市还在沉睡,王贵生就已经奔波在各个垃圾站点之间了。刨、装、运、卸,一次又一次重复着枯燥的动作,一车又一车将生活垃圾装运至垃圾处理厂。垃圾清运车设备简陋,驾驶室内没有空调,冬天冻得人瑟瑟发抖,夏天又热得像蒸笼一样,一年365天,王贵生几乎天天坚守在环卫一线。 刚进单位工作时,整个清运队只有四辆车,垃圾清运也没有装卸人员,所有的装卸和转运任务都由一人承担,每天往返于12个垃圾点,遇到垃圾量大的时候一个点就要往返2-3趟。身边都是又脏又臭的垃圾,回到家里家人都躲着他,可他从未抱怨过,只是默默干好自己的工作。2004年一个冬天的凌晨,垃圾运输平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王贵生在搬运垃圾时一不留神重重地摔在了冰面上,胸部一阵钻心的疼痛。他强忍着疼痛,直到把当天的活全部干完才拖着病体到医院治疗。医生检查发现他肋骨严重摔伤,强烈建议他卧床休息,但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领导劝他回家休息,他却笑着说:“我是当过兵的人,这点小伤算啥!”
精益求精,专注打磨技术本领 很多垃圾中转站的街口很狭窄,两辆面包车并排就无法通过。狭窄的路边还经常摆有小吃摊或货摊。面对这样的路况,王贵生只需打3把方向,就能将车准确无误地倒进垃圾中转站,距离车厢两边1厘米,箱体式垃圾箱准确滑入车厢轨道。这个技术可不是一年练出来的,跟他当徒弟的小青年,吃不了这苦,又浮躁于事,干上一段时间就“撂挑子”。王贵生已到了退休年龄,局里又把他返聘回来,带着一帮人,既当“指挥员”,更当“战斗员”。 在环卫局清运保洁队,说起“专家”王贵生,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爱车如爱自己的老婆”,这是王贵生的领导和同事们的评价。环卫车辆出勤率高,腐蚀性强,机械磨损快,特别是在冬天,油箱经常上不上油,王贵生就用棉花蘸着汽油点着火烘烤油箱。由于天气寒冷,温差大,他戴的线手套经常冻地粘在手上脱不下来。行驶安全重如泰山,多年来,他坚持提前做好车辆检修。车一到站,他总是拿着扳手,这儿敲敲,那儿拧拧,看看油标,试试气刹,直到满意才回家。同类型的汽车,他驾驶的车辆同其他车辆相比维修费要减少几倍,汽车使用寿命也延长了许多。 舍小家顾大家 汗水在奉献中闪光 工作中无怨无悔,而一提起家庭他却满是愧疚。有人说,“好女不嫁环卫郎,夜夜独自守空房,好不容易盼回家,盼回一堆脏衣裳。”17年来,王贵生每天都能把城区的生活垃圾清理干净,而在自己家里,他却未能尽到为人夫、为人父的义务。2012年7月,王贵生的女儿出嫁,可是作为父亲的他为了不耽误工作,没有请一天假,仍然坚守在垃圾清运的第一线,只是抽空匆匆将女儿送上了婚车。 垃圾产生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垃圾量也在成倍增长。淡季时每天要清运400吨至500吨,旺季时达600吨至700吨,逢年过节垃圾量更是会急剧增加。市民都在享受节日带来的欢乐时,王贵生还得加班加点清运垃圾。每年除夕,各家都围坐一起享受团聚,他和同事们仍奋战在环卫一线。清理完自己负责的垃圾中转站后还要奔波于城区各街道,将打堆的垃圾清理装车,然后清运填埋。每次都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过年,根本赶不上和家人一起吃个年夜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