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泽古船已恢复600年前模样 |
古船主体复原基本完成但还没验收,市民想看还要等一段时间 | |
- 2013年06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古船内每个隔仓板下都有两个小洞。据悉,这两个小洞是为了确保一个船舱进水后不致影响其他船舱及整艘船的航行等。 |
|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园园
20日,记者从菏泽古船保护修复项目组了解到,经过一年多修复,目前古船主体复原工作基本完成,“可以说现在的古船已基本恢复到600年前的风貌。”菏泽古船保护修复项目组特邀技术顾问尚津济说,由于还需主管部门验收及办理相关移交手续,古船对外公开展示尚需一段时间。
古船复原,原材料几乎全保留 20日,在菏泽市博物馆古沉船陈列室,记者看到,2011年5月入馆时只有右舷、船底以及其他零散分布的船板的沉船已经被修复完整,变成一艘真正的大船,左右两边差别并不大。 “2011年古船‘乔迁新居’时就过来看过,当时虽然能看出来是一艘船,但根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子,而且觉得船也不大。前几天到现场看了看,好大一艘船!”家住菏泽市博物馆附近的李先生说,他前几天隔着窗户看到正在修复中的古船,“太震撼了!” 菏泽古船保护修复项目组特邀技术顾问尚津济告诉记者,复原之后的古沉船长约20.5米,宽约3.4米,型深1.8米,共有11道隔仓板,所用木材为杉木,不同船板之间用船钉或卯榫相连接,“连接得严丝合缝,非常工整。” 尚津济说除去前期准备工作,对古船主体的修复是从去年3月份开始的,经历了脱水、清洗、回潮、脱盐、补全、加固等多个环节,“通过保存相对完整的右舷作为依据,比对复制的左舷,几乎完全保留了古船原有材料,通过镶嵌等方式进行修复,恢复了古船原有的样子。”此外,不仅轮廓和600年前一致,工作人员将根据船钉遗留痕迹,补入新的船钉、麻丝及捻料密封,进行最后的钉连和固定。 古船成船史研究“活教材” 尚津济说,菏泽古船充分体现了古代船工的聪明智慧,“共有大小300余块船材,船上很多技术现在仍在使用。”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船上所用捻料,现在一些内河小船还在用。 据其介绍,古船主体外形光顺流畅,无论是从纵剖面还是从横剖面来看,古船都呈现出非常优美的流线型,尤其是船体整个主龙骨纵向同心度在一条直线上,几乎没有偏差,“我们在做精确测绘时,是用激光技术来确定的直线,由此可见古代船工的精湛工艺。” 此外,记者了解到,菏泽古船是全国出土古船中唯一一艘元代平底内河船。“这是中国古船研究史上弥足珍贵的实物材料,就是一份‘活教材’。”尚津济说。 □相关链接 古船并非“坐”在地上 钢骨架加木托垫做托架 本报记者 张园园 复原后的菏泽古船并没有直接“坐”在地上,而是通过托架的支撑“悬空”。 据菏泽古船保护修复项目组特邀技术顾问尚津济介绍,制作托架是为了对古船进行保护并便于展示,“船右侧是出土的船材,船木老化、腐朽比较严重,与新木材相比,出土船材强度弱。因此整艘船的重力需要平均分散到托架的10道横向支撑点上。” 据悉,托架为钢结构,金属托架并不直接接触古船,在拖点与古船之间都有一个与古船船材硬度基本吻合的木托垫,避免金属托架对古船造成损坏。古船有11道隔仓板,除船尖处的隔仓板,其余10个隔仓板对应的位置都有钢木支撑点。托架下方是8根10cmX15cm的钢管,选取这个规格是在考虑实用的同时,尽量减少古船在公开展示时对视线的影响。 在古船西侧,一个1.55米高的看台也即将完工,“方便市民居高临下看船舱内部的情况。”尚津济说船舱内部更精彩,600年前用做古船密封的材料,保存完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