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双双小手体验学巧活儿 |
20名小记者走进张村怡沁园社区,向居民学习变废为宝 | |
- 2013年06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小记者们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记者 李孟霏 摄 |
|
□记者 李孟霏 报道
本报6月20日讯 玉米叶编制的储物桶、废纸折成的百合花、易拉罐剪编成的烟灰缸、丝袜染色做成的花朵……16日上午,本报20名小记者走进张村镇怡沁园社区,和十几位社区居民学习废物改造的“巧活儿”。 实验小学四年级的王翼是个帅气活泼的男孩子,当看到桌子上摆的十字绣时,王翼举手说要学习。在社区老师的帮助下,王翼拿起针线和绣板,一点点地学习十字绣。看到他认真的样子,现场很多家长都笑了。“我要学习十字绣,绣好后送给妈妈。”王翼的话顿时又让大家非常感动。 “增加孩子的动手能力多好啊,这比成天在家玩电脑强多了。”37岁的曹颖是一位年轻的妈妈,但由于工作比较忙,她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当在报纸上看到有这样的动手体验之后,她毫不犹豫地就给孩子报了名。 54岁的张启华平时就是一把巧手,说到废物利用改造,她自称很拿手,活动现场她教给孩子们自己最近迷上的绝活儿—“串珠子”。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珠子在她的手中飞针走线,很快变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动物。看到这,很多孩子都对这项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张启华耐心地传授技艺。“我最喜欢的是利用废旧的布料,尤其是牛仔裤的布料进行加工,做成布包或者是鞋垫之类的东西,看到自己的成品时心里就乐滋滋的。”张启华边教边说。 看到孩子们学得认真,怡沁园社区居委会的徐丽平说,“不光是有这些活动,我们平时的废物改造活动还有很多,比如说用废旧光盘做的笑脸,用旧桌布、塑料袋做出的衣服进行时装表演,几乎每个暑期都做这样的活动。” 活动很快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现场学习,很多小记者都做出了作品。活动结束后,每位小记者还得到了威海市环保局提供的环保笔袋和环保宣传册。 ◆小记者作文◆ 变废为宝,让生活更美好 周末,我们齐鲁晚报的小记者体验团走进了张村怡沁园社区,去跟随社区的“巧手达人”学习如何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为新的生活用品。 上午9点,我们走进社区的体验室,桌子上摆放的全是用废旧物品改造后新的生活用品:有玉米叶子编的小储物桶、废纸折的百合花、易拉罐剪成的烟灰缸、五颜六色珠子串成的小动物、彩线缝制的鞋垫等等。真没想到平时生活中的废物品还能变成这么漂亮的装饰品! 我很喜欢珠子串的小动物,于是就跟着一位奶奶开始学着串花瓶。开始我还有点笨拙,慢慢得找着窍门了,我居然串了一个漂亮的大花瓶。奶奶跟我说,要是喜欢串珠子,以后可以经常来。回头看看别的同学,有的在学编中国结,有的在学折纸,还有个男生在学绣鞋垫呢…… 很快我们的体验活动就要结束了,我们高举着自己的“宝贝”一起合了影。我非常高兴参加此次活动,因为,我感受到,只要有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的心,我们就能发现许许多多潜在的“宝”;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勤于动手,我们就能变废为宝,各个都是“巧手达人”、“环保达人”! 普陀路小学三年级四班 董睿 指导老师 阮清 绳子做莲花?我也要学 一进社区活动室的门,就让我很惊讶!桌子上摆得全是一些手工艺品,各式各样的,有珠珠串的、有用绳做的、还有毛线织的和易拉罐做的,玲琅满目。 我被一朵用绳子做的莲花深深吸引住,这朵莲花色泽鲜亮,美丽极了!我下定决心要学。一位漂亮的社区阿姨给了我七条绳子,教我怎样用这些绳子做出一条“活生生”的大虾来。 “先用牙咬着这一条红色的绳子。”阿姨一边说一边做示范,我也跟着笨拙地做起来,“把这条深红色的绳子上面绕个圈,再把另一头穿过这个洞。”阿姨虽然在讲解,但我却听得云里雾里的,阿姨的演示在我眼里也好像在看科幻片一样。 算了算了,我自己慢慢琢磨吧,哎呀!我的脑子乱成一锅粥了。清醒!保持清醒状态,再坚持一下…… 我还在认真地编着,听见记者姐姐说:“好了好了,孩子们。”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仔细一看,自己编的大虾还是挺不错的。 活动结束后,记者姐姐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环保袋,里面装了一个史努比的铅笔袋,和一本环保宣传册。我以后也要学会废物利用,珍惜环境。 统一路小学 刘美妍 □体验通知 本周六 来感受古琴的魅力吧 □记者 李孟霏 报道
本报6月20日讯 想亲耳听一听俞伯牙与仲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琴声吗?本周六(22号)下午2点,卧龙书院―一个青竹掩映、廊檐滴翠的清幽之地,感受琴棋书画的魅力。 由中国古琴学会的专职老师、威海俞杉琴社社长肖潇亲自操缦,带领你认识古琴、聆听沉淀了3000余年历史的太古之音,感受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国文化。本活动名额限20人,活动地点:卧龙书院,公交车9路、25路、37路西北山村委站点即到。报名电话:13156086565。投稿邮箱:limengfei2008@sin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