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打井专家赴泰安现场勘探地质
罗家堂村村民有望喝上深井水
2014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罗家堂村周边的河道遭遇垃圾围困,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本报记者 陈新 摄
   本报5月21日A9版报道。
     本报泰安6月18日讯(记者 张璐 王世腾) 由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八○一队)联合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步行齐鲁·家乡的河正有序推进。17日,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八○一队)的打井专家,来到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罗家堂村,详细了解了罗家堂村民吃水难的情况,并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罗家堂村265户村民将有望吃上干净的深井水。
  位于岱岳区夏张镇的罗家堂村是个三面环水的小村子,按理说吃水应该不成问题,但是目前许多村民却在买水喝。罗家堂村党支部书记杜宪明介绍,目前全村有265户945位村民,村里都是沙土地,原先从地上挖一个坑,就有清水冒出来,村民都自打井吃水。从1998年开始,地下水受污染,自打井里的水不再能吃,村里就在村南打大口井,给村民供水。可是慢慢地大口井里的水也逐渐变少。
  2009年,泰安一家单位出资帮着在罗家堂村的正南打了一口深约12米的大口井。“当时自来水公司专家来检测水质,其中有两项指标超标,但是基本合格,能够饮用。”
  杜宪明说,现在村里用的自来水就是村里南侧这口井,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半放水,冬天的时候放水1个半小时,夏天时放2个小时。杜宪明说,村里原本想打口深水井,但是挖到地下十几米就挖不动了。
  17日,在岱岳区罗家堂村委,村民烧了一壶自来水。记者发现,水倒入茶碗后,碗底沉淀着厚厚的水垢,水里漂浮着白色片状物,入口有一股味道。“现在好多人都不敢喝了。”杜宪明说,村子里很多村民都去十多里外的村子拉水,村南大口井的水主要用来浇地。为了帮罗家堂村村民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家乡的河”联合公益行动计划帮他们打口深水井。
  17日,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八○一队)的打井专家李传磊在罗家堂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罗家堂村周边的地下地质环境比较恶劣,而且这一区域属于贫水区。李传磊表示,近日他将带着物探设备重返现场,用技术手段来确定一个可能存有深层地下水的“靶区”,为日后打井完成基础性准备工作。依据多年成功打水的经验,李传磊表示,“打出水来的可能性很大,水量应该能够满足罗家堂村人畜的饮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