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爱情
2015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洪波,本报首席记者   2001年入职,代表作:《郭树清:从哲学出发,与经济结缘》、《冀中星走向机场的路》、《罗布泊札记》
     今天是晚报发行一万期,人活不了一万年,报纸也不行,但再活一万期,而且活得很精彩,一定行!
  把自己十五年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这里,很多挥之不去的东西早已刻进骨子里,所以当听人议论“纸媒式微”时,五味杂陈,外人可议论,却终究无法感同身受。
  报纸走到今天,我仍坚信,严谨的新闻传播,对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启迪,优秀行业人的坚守,还有优秀的文字,如果没有被留住,那绝不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
  十五年前,我进入晚报,以“能喝酒而不醉”打破了新闻单位倾向于招男记者的“潜规则”,十五年来,有十年以上在从事深度报道。雅安地震、汶川地震、开县井喷、松花江水污染、2008年奥运、每年的全国两会……无论是大小灾难,还是重大国事,我基本都在现场。
  见多了灾难,看多了人心,反而觉得该坚守的东西丢不得,比如新闻业精神,人的精神,而那些能丢的也许本来就不值得坚守。即使真的步入一个人与人之间全靠网络联系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这些精神和感情,还有那些可以承载、寄托这些感情的具体事物。这是我们内心的需要,就像两个恋人,男耕女织时他们要交流,有了电话他们要交流,有了微信他们同样也要交流,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爱情。
  迎来晚报一万期,对这份报纸充满了深深的祝福,看到这份报纸在变,不仅在大力发展新媒体,而且在精心和慎重地让读者成为用户,成为我们的核心。只要有心,用心,精心,技术早就不是拦路虎。
  等着,再过一万期,我们还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