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给予,成就有温度的文字
2015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云云,本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
     2009年入职,代表作:《爱的谎言》、《徒步大运河》、《疯狂的石头——倪发科受审痛哭悔罪》

  六年前的夏天,我成为这份报纸的一员。而那个夏天发生的很多事,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楚。
  初入职,没有线索,只能逼着自己去发现新闻,煎熬和焦虑如影随形,一天下来一无所获,傍晚回到办公室只能看着别人紧张忙碌。
  “怎么可能每天有那么多新闻可写?”我一度迷茫。
  而一路坚持,也是在寻找答案。
  先讲件老魏吧。老魏和媳妇在济南一家小区菜市场卖菜,他挺着啤酒肚,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每天吆喝买卖就属他嗓门大。有段时间,我每周都去采访市场行情,老魏边卖菜边跟我聊,渐渐熟络起来。
  2010年底,我采访生活在城市的“夹心层”,老魏一口答应接受采访,并邀请我到家里做客。他们租的屋子没暖气,摆设简单。两口子讲了很多孩子的事,和诸多外来务工者一样,他们决心不让孩子再漂泊,盘算着要在济南给孩子买婚房。
  每个人都和老魏一样,为美好生活打拼,而我们的小日子无不以大时代为底色,宏大的制度设计牵动着个体生活,而千千万万个老魏的执着恰恰成就了时代的精彩。
  外来务工者老魏的故事被写成文字登在报上,我是记者,是记录者。身处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有太多变迁值得记载,太多真相等待挖掘,当年那个困扰我的疑问早已不是问题。
  那么冷的天,老魏两口子给我包着水饺,并坚持不让我下手帮忙。水饺下了锅,他们又从冰柜里拿出一袋没开封的鱼丸,撕开煮给我吃,说那是新进的货,特别好,一定让我尝尝鲜。
  这几年遇到不少这样的人,是读者,是采访对象,是采访中遇到的有缘人,他们朴实的情感,真切地温暖着我这个外乡人。记者的武器是手中的笔,但它不冰冷,因为有了你们的给予,我们笔下的文字将汇成有温度的历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