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是一桌大餐
2015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左建明
  1988年某一天,我到大众日报社办事,在陈旧的走廊里,看见一间房门上贴着纸条:齐鲁晚报编辑部。往里一瞅,见几个青涩的好像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正埋头工作。我并未意识到,此后的日子,我会与这帮年轻人交上朋友。皆因文学,皆因青未了副刊。
  他们向我约稿,写散文随笔。我人到中年,正是怀旧与沉思默想的时段,追求真实,厌烦虚构,也算是正中下怀。比如,宽容以做人、激情以作文;比如悖论与困惑,犹如漂浮的岛屿;比如愧说往事,反省自身人性的弱点,尤其是“文革”中的黑暗瞬间。有人说,你的散文比小说写得好。于是我愈加乐此不疲。
  省城的文学圈子并不大,我又在作协工作,所以,和青未了的朋友经常在各种文学活动中见面。最早的是孙培尧。他常常在春节前后设个饭局,招待一群朋友。席间,他总是给大家带来真诚与幽默,新观念新思维犹如醍醐灌顶。即如朱德发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也难免时有大梦初醒的感受。韩青则以才情打天下,深潜于文学与绘画,又飞翔于大众传媒与文化。偶有尖刻,却讨人喜欢,盖因内心厚道。他们虽然已离开青未了副刊,但他们经营的一个小时代的文学氛围、味道和余音,至今仍然令人深深怀念。李秀珍至今还坚守在副刊中心,一个名副其实的资深青未了。想到她,便不由自主地链接到齐鲁二字,齐鲁之雅、之仁、之智、之韧,大可抽象为一个齐鲁好女人。她深谙耳顺之人爱听耳顺之言的命门,把你的稿子夸奖得春风沉醉。于是,你心甘情愿,再再努力,使劲儿写好下一篇稿子,以便能听到她的下一次颁奖辞。哦,还有向平、孔昕。她们的令尊,是我在作协工作时的政治舵手、学术导师,而她们又是我的责编。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桃花潭水深千尺,自有另一番情意。
  这些年来,我还真的就愿意给青未了副刊投稿。所谓散文随笔,本质上就是写感情写想法的,就是写给自己写给亲朋好友的。正是因为有青未了这些信赖的朋友,投出去的稿子才不会招惹麻烦与尴尬,才不会泥牛入海无消息。文章发表之后,每每能听到一些熟与不太熟的朋友老乡说,又看到你的哪一篇文章了。齐鲁晚报发行量之大,读者之多,也是极重的诱惑。想想有几十万上百万家庭的桌子上摆放着齐鲁晚报,上面有你的文章,通过阅读,你的语言、情感、思想与他们交流,进而拨动他们的心弦,该是多么令人欣慰的情景!
  因此,也便有了责任与良知。你传达的事件是真实的吗?你的情感是美好的、充满善意的吗?你表述的思想是高贵的、符合人类文明趋向的吗?
  二十七年过去了,齐鲁晚报出了一万期。青未了副刊发了多少文章,读者有多少人次,或许也有可能统计出来。然而,它们在人心的滋养、思想的建构、知识的累积等方面却是无法统计的。齐鲁晚报是一桌大餐,而青未了则是一瓶好酒。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原山东作协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